长春花
小蘂频频包碎绮,嫩红日日醉朝霞。
气温已是如三月,更向亭前堆落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花蕾层层包裹如同精美的丝织品,嫩红色的花朵每天都陶醉在朝霞之中。这里的气温已经如同阳春三月,而且花园的亭子前还堆积着落下的花瓣。
去完善
释义
《长春花》:这是一首描述长春花的诗歌,作者是宋代诗人郑刚中。
1. 小蘂(ruǐ):意为小花蕊,这里指长春花的娇嫩花朵。
2. 碎绮(qǐ):破碎的绮罗,比喻花瓣的精致和脆弱。
3. 嫩红:指花朵的娇嫩红色。
4. 醉朝霞:形容花朵在阳光下焕发出艳丽光彩,仿佛被朝霞陶醉。
5. 三月:指春天,这里是说长春花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得如同春天的景象。
6. 更向:意为继续在,继续朝着。
7. 亭前:指的是庭院中的凉亭附近。
8. 堆落花:指花朵凋落堆积在地上。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长春花在春天里的美丽景象和生机活力。诗人以细腻的手法刻画了长春花的形态和生长状态,同时通过比喻手法将长春花比作醉人的美酒,让人陶醉其中。诗中的“气温已是如三月”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而“更向亭前堆落花”则表达了诗人对花朵凋谢的惋惜之情。整首诗以优美的文字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长春花》是南宋诗人郑刚中所作。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46年左右,当时正值南宋时期,政局动荡不安。郑刚中为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曾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等职。在此期间,他积极参与抗击金兵的斗争,展现出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在《长春花》这首诗中,郑刚中以长春花为题,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他以长春花的生长特性为例,说明事物发展具有自然规律,进而警示人们要顺应时势,不可逆势而为。
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南宋与金朝的对峙状态,金朝不断南下侵扰,南宋政权岌岌可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郑刚中作为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充满了担忧。因此,他在这首诗中表达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希望南宋统治者能够认清形势,积极抵抗外敌侵略,保卫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尊严。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