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书僧舍壁 其二
松风声里草堂幽,欲问归津又小留。
人自看诗春自老,毋烦海燕说闲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松树摇曳的声音中,隐藏着幽静的草屋,我欲寻找通往故乡的小径却又稍作停留。人们沉浸在自己的诗歌之中,春天也就自然而然地过去了,没有必要让燕子来传播那些无谓的忧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松风声里草堂幽:描写了幽静的草堂环境。
2. 归津:指回家的路途。
3. 小留:短暂的停留。
4. 人自看诗春自老:这句表示人们自己欣赏诗歌,春天自然而然地老去。
5. 海燕:燕子的一种,古人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6. 毋烦:不要打扰。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春日书僧舍壁 其二》中,诗人吴惟信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画面。首句“松风声里草堂幽”描述了春天的山中景象,松涛声中,草堂显得格外静谧。接下来,诗人通过“欲问归津又小留”这一诗句,表达了在美好的春光中,人们流连忘返、不愿离开的心情。
第三句“人自看诗春自老”传达了岁月匆匆、时光易逝的感慨。人们沉浸在读诗的美好体验中,不知不觉春天已经逝去。最后一句“毋烦海燕说闲愁”则表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既然春天的美好就在眼前,何须劳烦海燕去诉说那些无谓的闲愁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书僧舍壁 其二》是南宋诗人吴惟信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
在庆元年间,吴惟信经历了人生的低谷。他的父亲离世,家庭陷入困境,自己也被罢官回乡。然而,这种人生的苦难并没有击垮他,反而激发了他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在这个时期,他深入了解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为他的诗歌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同时,庆元年间正值南宋中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吴惟信的诗歌表现出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朝廷腐朽的不满。他以自己的笔为武器,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反映了人民的痛苦生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