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肃(1091年-1132年),字志宏,号栟榈居士,福建沙县人。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
他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在北宋末年科举考试中,邓肃高中进士,步入仕途。历任太学正、秘书省校书郎等职。期间,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关注民生疾苦,提出许多有益国家治理的建议。
宋徽宗时期,宦官当道,朝政腐败。邓肃直言不讳,上疏弹劾权臣蔡京、童贯等人,揭露其贪赃枉法、祸国殃民的罪行。然而,他的谏言并未被采纳,反而遭到排挤和打压。于是,邓肃辞官回乡,潜心研究学问,著书立说。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陷汴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灭亡。邓肃毅然投笔从戎,加入抗金义军,誓死保卫家园。后来,南宋建立,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继续为国家和民族事业奋斗。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邓肃因功升任尚书左丞。在此期间,他大力整顿吏治,选拔贤能,为国家选拔了许多栋梁之才。同时,他还积极主张抗金,力主收复失地,恢复中原。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邓肃的政治抱负未能完全实现。他在官场斗争中受到排挤,最终被贬谪至江西九江。在流放期间,邓肃仍然关心国家大事,撰写了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
绍兴二年(1132年),邓肃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一岁。尽管他的一生充满坎坷,但他始终坚守信念,为国家民族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邓肃的事迹和精神成为后世楷模,受到人们的敬仰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