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东林一枝庵

标题包含
东林一枝庵
世间杰栋俯飞翰,帘旌不动天风寒。 但得一身自安逸,谁思寒士三万间。 东林天下推第一,净几明窗万禅客。 主人幽栖仅一枝,便觉宽容无迫窄。 一身六尺何足患,蠢动当知俱欲安。 谁识曹溪一滴许,能令法雨遍尘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邓肃(1091年-1132年),字志宏,号栟榈居士,福建沙县人。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 他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在北宋末年科举考试中,邓肃高中进士,步入仕途。历任太学正、秘书省校书郎...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译: 在这世上杰出之人众多,皆有才情飞扬,而我的心思却并不在其中,我在意的只是我自己的平静安宁。谁能理解那些贫苦寒门之士的心情? 东林寺是天下第一圣地,洁净的几案和明亮的窗户前坐满了参禅的僧人。我家主人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虽只占了一席之地,但却觉得宽敞明亮,并无逼仄之感。 我自己这区区六尺之躯又有什么好担忧的呢?我了解到万物生灵都有求安稳的天性,谁又知道那一滴曹溪泉水,能使佛法滋润大地,让尘世都沐浴在法雨的恩泽之中呢?
去完善
释义
1. 东林:指东林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东麓。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时,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山之一。 2. 一枝庵:即作者所提及的"主人幽栖"之处,可能是当时东林寺中的一处别院或小庵。 3. 杰栋:形容杰出的人物。此处借指贤才。 4. 帘旌:帘子与旗子,这里可能指的是庙宇的门帘。 5. 安逸:指安稳舒适的生活。 6. 寒士:贫困的士人。 7. 曹溪:在广东省曲江县东南三十里,佛教禅宗六祖慧能曾在此说法,故名。这里代指佛教禅宗。 8. 法雨:佛教用语,指佛法的传播如同甘霖滋润万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东林一枝庵”,是南宋诗人邓肃写于东林寺的诗歌。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禅宗哲学的思考与感悟。首先描述了世间杰出的人物和优美的环境,表达了对身心的宁静和平的追求;接着引出东林寺在禅宗历史上的地位,以及诗人在其中获得的宽心和自由;最后将这种心境扩展到众生,表现出诗人倡导佛教普度众生的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东林一枝庵》是南宋诗人邓肃的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47年,正值南宋初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多选择归隐山林,以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邓肃(约1109-1189年),字志宏,号节斋,福建沙县人。他少年时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后考取进士,历任州县官吏。因其直言敢谏,多次触怒权贵,遭贬谪。邓肃为人刚正不阿,忧国忧民,但在南宋初期的政治环境中,他深感抱负难以实现,于是选择在东林山中的一枝庵隐居,过着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 这一时期,南宋朝廷面临金国的威胁,战事频发,民生疾苦。同时,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权力斗争激烈。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有识之士选择了退隐山林,如陆游、辛弃疾等人,他们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邓肃也是如此,他在东林一枝庵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写下了一系列描绘自然风光和隐居生活的诗篇,如《东林一枝庵》等,表达了他对美好世界的追求和对世俗纷争的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