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蛇伤足
责官只得林泉幽,也有曲膂潜相雠。
肆毒不知分彼是,后身那解癖春秋。
我婴逆鳞龙不怒,谁知蠢蠢敢当路。
要我迷阳不作难,祇恐寿光劾君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责官只能寻得山林幽静处,暗地里也会有曲曲折折的势力与之争斗。
恶意攻击不分你我,看不见自己心中的病根所在。
我碰触了逆鳞的龙却并未发怒,但谁能想到那些无知的家伙竟然胆敢阻挡我的道路。
想让我放过你们不要为难你们,可我又担心寿光之神会因为你对我的所作所为而惩罚你。
去完善
释义
1. 林泉:指山水之间的地方,这里指诗人被贬谪到的幽静之地。
2. 曲膂:弯曲的脊背,此处比喻冤家对头。
3. 肆毒:肆意害人之意。
4. 后身:佛教语,指再生、来世。
5. 逆鳞:比喻触犯皇帝或权贵。
6. 迷阳:古代的一种交通障碍,用以阻止敌军行动。
7. 寿光:即隋朝大臣卢思道,因善于弹劾人而著名。
8. 劾:弹劾,向皇帝告发臣子的罪状。
去完善
赏析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嘲蛇伤足》是南宋诗人邓肃的一首讽刺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徽宗大观年间(1107-1110年)。在宋徽宗统治时期,朝廷政治腐败,权臣当道,民间疾苦重重。此时邓肃因得罪权臣被贬谪至湖北夷陵。在这个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嘲蛇伤足》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邓肃身处这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目睹了民间的种种苦难,特别是贫苦百姓在荒年饥馑、疾病蔓延中挣扎求生的情景。这首诗通过对“伤足”的描绘,讽刺了当时官僚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对朝廷不作为的愤懑。
诗人以“嘲”为题,运用寓言手法,通过描写一条受伤的蛇在行走时触痛伤口的过程,暗喻当时民众在痛苦中挣扎的现实状况。这首诗既体现了邓肃作为一位关心民生、敢于直言的诗人形象,又揭示了北宋末年社会现实的阴暗面。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