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山

标题包含
游山
花柳年来不忍春,出郊聊复写忧熏。 天因御史欲飞雨,山为文公却霁云。 寸舌不须论理乱,一犁安得遂耕耘。 凭君且尽杯中物,酒恶花香自在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邓肃(1091年-1132年),字志宏,号栟榈居士,福建沙县人。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 他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在北宋末年科举考试中,邓肃高中进士,步入仕途。历任太学正、秘书省校书郎...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花期柳树不觉已是新春,漫步郊外暂时抛却忧虑烦恼。 天意似乎因为御史的呼吁而变得阴沉,群山却因周文公的才情而拨云见日。 争论时局无益于解决问题,耕犁方能助我们实现期望。 请尽情享受杯中之物,酒香、花香自会萦绕心头。
去完善
释义
1. 花柳:春天景象的代称。 2. 不忍春:形容春天的美好让人不忍离去。 3. 出郊:指走出市区来到郊外。 4. 聊复:勉强,勉强去做某事。 5. 写忧熏:抒发内心的忧虑和烦躁。 6. 天因御史欲飞雨:天因为御史想要看到飞雨的景象。这里“御史”是指文人的自喻。 7. 文公:这里指的是南宋著名政治家、学者朱熹,他被尊称为“文公”。 8. 却霁云:阻止云雾消散的意思。 9. 寸舌:指说话。 10. 论理乱:谈论国家治理的好坏。 11. 一犁:借指农田耕作。 12. 安得:如何能够。 13. 遂耕耘:顺利进行耕作。 14. 凭君:劳驾您。 15. 杯中物:指酒。 16. 酒恶:指饮酒过量导致的身体不适。
去完善
赏析
《游山》是宋代诗人邓肃的一首描绘春日出游的诗歌。全诗通过写景、借景抒情以及抒发人生哲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首联“花柳年来不忍春,出郊聊复写忧熏”中,“花柳”指春天盛开的花卉和摇曳的柳树,“不忍春”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美好的景象让人流连忘返。“聊复写忧熏”则传达出诗人虽然心有忧虑,但仍愿意暂时抛开烦恼,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接下来,颔联“天因御史欲飞雨,山为文公却霁云”中,诗人以天因御史和山为文公进行拟人化描绘,展现出自然界的神奇变化。这里也暗示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事物的发展总是有波折的,但重要的是要能够坚持到底。颈联“寸舌不须论理乱,一犁安得遂耕耘”是诗人对生活态度的阐述: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保持淡泊的心态是最重要的;而只有辛勤耕耘,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尾联“凭君且尽杯中物,酒恶花香自在闻”是诗人鼓励朋友尽情享受当下的美酒与花香,不必过于担忧未来的困扰。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山》是南宋诗人邓肃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难以考证。然而,从诗的内容和情感来看,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邓肃在游览山水时所创作的。 邓肃生活在南宋初期,这一时期的南宋政权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北方金国侵略不断,南方民众疾苦深重。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邓肃作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士人,他的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悲愤。 这首诗反映了邓肃面对自然山水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愤怒。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邓肃作为一个文人的爱国情怀和人格魅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