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别珠公

标题包含
别珠公
我顷诗成准敕恶,寒江夜度秋萧索。 曳杖从师得摩尼,洗空愁肠天地廓。 年来狂妄婴逆鳞,去国三秋又出奔。 隔墙后得绨袍旧,一笑唤回逆旅春。 我心不转嗟匪石,方壮两遭天上斥。 处处逢君道价高,万指方袍趋法席。 白云天下妙林泉,看君又作新法缘。 傥能容此无归客,便当结社追白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邓肃(1091年-1132年),字志宏,号栟榈居士,福建沙县人。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 他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在北宋末年科举考试中,邓肃高中进士,步入仕途。历任太学正、秘书省校书郎...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片刻间诗意酝酿成形,犹如盛夏江边的夜晚寒风瑟瑟。 执着杖头,跟随师傅寻求智慧的光芒,那如洗的天空仿佛在诉说世界的辽阔。 近年来放纵任性触怒了权威,离开家乡三年却又被迫逃亡。 穿过篱笆寻得旧日的衣物,一抹微笑唤回了旅途中的春意。 我的心志坚定不屈,正当壮年却两次被上天所排斥。 每一个地方都能与你相逢,你总是被众人赞美不已。 苍穹之下有无数的白衣翩翩来听你的教诲。 遥望天下的白云悠悠,仿佛看到你开辟新的缘分。 倘若你能容纳我这无家可归之人,我愿与你一起建立白莲教派的因缘。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别珠公》:邓肃是南宋初期的诗人,字子敬,号怀箴居士。"珠公"为邓肃的友人,本诗表达了与友人的别离之情。 2. "我顷诗成准敕恶":"顷"意为短暂的时间,"敕恶"是指皇帝命令禁止的作品,这句意思是自己的诗歌被禁了。 3. "寒江夜度秋萧索":指在寒冷的江面上度过秋天,表达作者心境的凄冷。 4. "曳杖从师得摩尼":"曳杖"是扶杖行走,"摩尼"是佛教中的宝珠,这里比喻老师的教诲如同宝珠一般珍贵。 5. "洗空愁肠天地廓":形容老师的教诲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开阔起来。 6. "年来狂妄婴逆鳞":"年来"是近年来,"婴逆鳞"是指触犯皇帝,这句说自己近年来因狂妄而触怒了皇帝。 7. "去国三秋又出奔":"去国"是离开国家,"出奔"是离开家乡,这句表示自己离开了祖国三年后又再次离开家乡。 8. "隔墙后得绨袍旧":"绨袍"是古代的一种粗布衣服,这句表示与友人重逢时的喜悦。 9. "一笑唤回逆旅春":形容友人的笑容如春天的阳光,使自己感受到了温暖。 10. "我心不转嗟匪石":"嗟匪石"是《诗经·邶风·柏舟》中的一句话,这里表示自己的心志坚定,不会被改变。 11. "方壮两遭天上斥":"方壮"是正当壮年,"天上斥"是指被皇帝贬谪,这句说自己在壮年时期两次遭到皇帝的贬谪。 12. "处处逢君道价高":形容在各地都能遇到友人的赞誉。 13. "万指方袍趋法席":"万指"是众多的手指,"方袍"是僧人的服装,"趋法席"是走向讲法的席位,这句形容众人对佛法的敬仰。 14. "白云天下妙林泉":形容友人在世间的名声如同白云般高远。 15. "看君又作新法缘":"新法缘"是指新的佛法缘分,这句表达对友人未来事业的期许。 16. "傥能容此无归客":"傥"是倘若,"无归客"是没有归宿的人,这句表示倘若友人能接纳自己这个没有归宿的人。 17. "便当结社追白莲":"结社"是组织社团,"白莲"是佛教的象征,这句表示愿与朋友共同追求佛法的真谛。
去完善
赏析
《别珠公》是南宋诗人邓肃的一首送别诗。在这首诗中,邓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对未来重逢的期许。 首先,诗的第一句“我顷诗成准敕恶”,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他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以“寒江夜度秋萧索”的形象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为整首诗奠定了哀伤而优美的基调。 紧接着,诗人通过“曳杖从师得摩尼,洗空愁肠天地廓”来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珍视。这里的“摩尼”指的是佛教中的宝珠,象征着智慧与解脱。诗人认为,有了友情的陪伴,他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视野也变得开阔起来。 在诗的后半部分,邓肃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进一步表达了他对友情的深深眷恋。他写道:“年来狂妄婴逆鳞,去国三秋又出奔。”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因为直言敢谏而被贬谪的痛苦经历。然而,正是这段经历让他更加珍惜与友人相聚的时光。 在最后两句“倘能容此无归客,便当结社追白莲”中,诗人表达了他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他认为,只要他们彼此能够包容和理解,总有一天他们会再次相聚,共同追寻他们心中的理想境界。 总的来说,《别珠公》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别珠公》是宋代诗人邓肃创作的一首离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家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邓肃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遭受排挤,被迫离开朝廷,开始了漫长的流放生涯。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邓肃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然而,他生活在北宋末年的乱世之中,政治斗争激烈,奸臣当道,忠良遭陷害。邓肃因为直言不讳,触怒了权贵,被贬谪至广东,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流放生活。 在流放期间,邓肃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就包括珠公。他们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共同抒发心中的忧国忧民之情。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邓肃即将告别珠公,继续踏上孤独的旅程。在临别之际,邓肃挥笔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别珠公》,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