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妙峰阁

标题包含
登妙峰阁
维舟古木阴,故人能倒屣。 相携步高阁,千尺夸雄伟。 雨余天气清,宇宙空如洗。 对面碧玉峰,去天不盈咫。 凭栏一超然,欲抟九万里。 下视嚣尘间,蠢蠢鱼虫耳。 平生浪自苦,马上肉消髀。 匆匆欲何之,烧香更隐几。 入夜寂无人,波声栏下起。 坐觉非尘寰,雷霆生脚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邓肃(1091年-1132年),字志宏,号栟榈居士,福建沙县人。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 他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在北宋末年科举考试中,邓肃高中进士,步入仕途。历任太学正、秘书省校书郎...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停泊小舟在古老的树荫下,老朋友们热情相迎。 一起登上高楼,赞叹它一千多尺的高耸壮观。 雨后天空一片清新,整个宇宙仿佛被洗刷过一般。 面对对面的翠绿山峰,它与天距离不过咫尺。 站在栏杆边环顾四周,想要翱翔在九万里的高空。 俯视下面的世界,那些熙攘纷扰不过像鱼和虫子一样渺小。 为了理想奔波劳碌,骑马长途导致大腿消瘦。 日子匆匆,我又要去哪里呢?也许该去烧柱香,然后在静室里休息片刻。 夜晚来临,四周寂静无人,只有水波的声音在楼栏下响起。 坐在这里,我觉得自己已远离尘世,雷霆之声仿佛就在脚下响起。
去完善
释义
1. 维舟:系船于岸,此处指停泊船只。 2. 倒屣:形容急切迎客的恭敬态度。 3. 高阁:此指妙峰阁。 4. 雨余:雨后。 5. 对面碧玉峰:位于对面的碧绿如玉的山峰。 6. 九万里:九天,即天空极高处。 7. 汹汹尘间:喧闹的尘世。 8. 生生鱼虫:微小的生物。 9. 马上肉消髀:骑马奔波导致大腿肌肉消瘦。 10. 烧香:拜佛诵经。 11. 隐几:依靠茶几小憩。 12. 非尘寰:超乎尘世之地。
去完善
赏析
《登妙峰阁》是一首描绘登高远望的情景诗。诗人邓肃通过描述在古老树木下停泊船只、与故友相聚攀登高阁的场景,表达了登高望远时的壮观景象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中的“雨余天气清,宇宙空如洗”两句,形象地描绘了雨后初晴的天空,整个宇宙仿佛被清洗过一般清新明净。诗人站在高处俯瞰人间,发现芸芸众生不过如同鱼儿和虫子般渺小,从而生出超脱尘世的感觉。同时,他也反思了自己过往生活的劳碌,感叹时间的流逝。整首诗以景抒情,寓情于景,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起来,使得诗篇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妙峰阁》是北宋时期诗人邓肃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118年,即北宋徽宗政和八年。 在这一年里,邓肃担任了州郡的小官,负责管理财赋事务。他在此期间看到了官僚腐败、民生疾苦等问题,内心感到忧虑和愤慨。然而,由于地位低微,无法改变现状,只能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寄托于诗歌之中。 在邓肃所处的时代,北宋晚期正处于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阶段。一方面,官僚阶级贪污腐化,导致百姓生活困苦;另一方面,北方边疆战乱频繁,国家政治不稳。这种时代背景使得邓肃在诗歌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对国家的关切之情。 综上所述,《登妙峰阁》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北宋晚期,邓肃在这一时期担任小官,目睹了官僚腐败和民生疾苦,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寄托于诗歌之中。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