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贼引
羽檄星驰暴客起,西望烽烟无百里。
夜半惊呼得渔舠,老稚相携三百指。
蠖屈蛇盘破蓬底,忽欲骞身风刮耳。
沙汀舣岸少依刘,万斛愁情空一洗。
回思当年侍玉皇,禁垣夜直宫漏长。
驱驰谁谓遽如许,客枕不安云水乡。
前日蹇驴冲火烈,今此扁舟压残雪。
隆暑祁寒欲少休,钲鼓迫人如地裂。
草庐安得无卧龙,奉天政赖陆宣公。
凭谁急呼人杰起,使我叩角歌尧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烽烟四起疾如飞,西望敌情不到百。
深夜渔民来救助,老少共携三百人。
在破旧的小船中寻找栖身之处,风吹过耳边。
靠岸停船暂且安歇,满腹忧虑随水而去。
回想起昔日侍奉君王,夜间值守在皇宫。
谁能想到如今辗转奔波,在这云水乡难以安眠。
昨天骑马经过烈焰,今日乘舟穿过残雪。
时热时寒的生活让人想要稍作休息,战争的喧嚣如同地裂一般。
茅屋之中渴望有卧龙之才,以辅佐天子。
期望有人唤醒那些英雄豪杰,让我歌颂太平盛世的乐章。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避贼引》是南宋诗人邓肃的一首述志诗。诗中描述了邓肃在战乱中躲避贼寇的经历,并表达了他对国家时局的关注和对圣明的向往。诗歌语言生动,情感饱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感受。
首联“羽檄星驰暴客起,西望烽烟无百里”描绘了紧急军情的场景,传达出战争的紧张气氛。紧接着,作者通过“夜半惊呼得渔舠,老稚相携三百指”展现出百姓在战乱中的惊慌失措,以及他们为了求生而相互扶持的情景。这种描写使人们对战乱的恐惧有了深刻的理解。
颔联“蠖屈蛇盘破蓬底,忽欲骞身风刮耳。沙汀舣岸少依刘,万斛愁情空一洗”形象地刻画了诗人在恶劣环境中的挣扎与无奈。“回思当年侍玉皇,禁垣夜直宫漏长。驱驰谁谓遽如许,客枕不安云水乡。”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回忆过去在皇宫供职的时光,与现在的流离失所相比,更加突显出他对国家的忧虑。
颈联“前日蹇驴冲火烈,今此扁舟压残雪。隆暑祁寒欲少休,钲鼓迫人如地裂。”通过对比前日的危险和今日的危险,表现出诗人面对战乱的坚韧品质,以及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尾联“草庐安得无卧龙,奉天政赖陆宣公。凭谁急呼人杰起,使我叩角歌尧风。”则以“卧龙”和“陆宣公”两位贤能之士为例,表明诗人期望有能人辅佐国家,使得国家得以安定,人民得以安宁。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蕴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避贼引》是北宋诗人邓肃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7年),当时邓肃因直言敢谏而受到朝廷的冷落,被迫离京回乡。在这段时间里,他深切感受到了民间百姓的疾苦,目睹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在这个时期,北宋社会内部矛盾日益尖锐,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百姓生活困苦。与此同时,辽、金等外族对北宋的侵扰也愈演愈烈,使得国家内外交困。邓肃作为一名有远见的政治家,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深感忧虑。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邓肃创作了这首《避贼引》,通过描述自己在逃难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朝廷腐败无能的愤怒。他用犀利的笔触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呼唤正义与公平,体现了其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