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师皋
平生论兵轻白起,端欲采芝追甪里。
谁遣声名到人间,役役十年空血指。
天狗堕地嗟未已,雷声屡迫君王耳。
闽山今复暗旌旗,四望长安泪如洗。
羡君好古慕羲皇,品流不减刘真长。
舍我帡幪得甘寝,徬徨忽在无何乡。
安得大明如火烈,坐令鼠辈消春雪。
六合内外还桑田,乾坤不容异姓裂。
看君躣马如游龙,醉中脱帽造王公。
高堂请志中兴事,吉甫作诵穆清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一生中谈论战争总是轻视白起,我多想采摘灵芝追寻甪里的踪迹。
是谁将名声传遍人间,使我忙忙碌碌虚度十年时光。
天狗降临大地让人叹息不已,雷声不断向君王传来警报。
闽山如今又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下,遥望长安泪水满面。
羡慕你对古人的崇敬和向往,你的品位不亚于刘真长。
离开我的庇护得到安稳的生活,突然间我在无何有之乡徘徊。
多么期待光明如同火焰热烈,让鼠辈在春天消融于冰雪。
天下合而为一回归安宁的田园生活,天地之间不容许有外姓侵犯。
看你驰骋疆场如游龙般矫健,酒醉时敢于摘下帽子拜见王公。
请在高高的殿堂上倾诉国家复兴的事业,犹如吉甫吟唱《大雅·抑》歌颂穆王的仁德之风。
去完善
释义
《次韵师皋》注释如下:
1. 白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擅长军事。这里表示作者对军事的精通程度。
2. 甪里:即甪里先生,相传为秦末汉初时期的隐士。这里表示作者想要效仿甪里先生的隐逸生活。
3. 天狗堕地:形容天空中的流星坠落地面。这里表示战争频繁。
4. 闽山:福建省境内的山脉。这里表示福建地区。
5.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之一,这里借指中原地区。
6. 刘真长:东晋名士刘惔,字真长。这里表示作者的朋友师皋具有高尚的品质。
7. 帡幪:古代房屋覆盖用的布幔。这里表示作者在朋友家受到款待。
8. 无何乡:道教传说中的一种境界,代表无忧无虑的生活。这里表示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9. 大明如火烈:比喻光明正大、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这里表示希望消除邪恶现象。
10. 春雪:比喻短暂的事物。这里表示邪恶势力。
11. 六合:天地四方,即整个宇宙。这里表示整个世界。
12. 桑田:田地,这里表示和平景象。
13. 吉甫:尹吉甫,周宣王时的贤臣。这里表示劝谏君王的人。
14. 穆清风:即清风穆穆,形容环境静谧。这里表示国家政治清明。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家国理想的激昂诗篇。诗人借秦将白起和西汉商山四皓之一的甪里先生的故事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作者邓肃擅长评论军事问题,却长期受制于现实不能有所作为,空有一腔热血。这种处境使他对闽山一带的战事尤其关心,痛感国家的危难与悲哀。然而,他又为刘真长的仁德品质所吸引,这种矛盾的心境使得他在茫茫世界中感到彷徨无依。
在诗的后半部分,邓肃进一步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复兴的热切期望:他希望有个贤明的君主领导国家,使之如同阳光普照的大地,驱除邪恶势力;他理想中的国家应是一个充满仁爱、和谐美满的社会,就像尧舜禹时代那样,人们相亲相爱,安居乐业。同时,他也鼓励友人奋发有为,像周代的尹吉甫一样,为国家民族的事业献上智慧和力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师皋》是南宋诗人邓肃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134年。邓肃是南宋初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当时的政治、社会现实和个人的生活经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南宋初年的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在公元1134年,南宋政权刚刚建立不久,面临着金国的巨大军事压力。此时的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治斗争激烈。邓肃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对这一时期的政局深感忧虑。他在诗中写道:“世间万事转头空,唯有山川终古在”,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和对山河永存的赞美。
在这个时期,邓肃的个人生活也充满波折。他曾在北宋末年担任过地方官员,但在金兵入侵后,被迫离开家乡,辗转流离。后来,他投奔南宋政权,但由于政见不合,多次受到贬谪。这种人生际遇使他对国家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总的来说,《次韵师皋》这首诗歌是在南宋初年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