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聚星行

标题包含
聚星行
昴星下天扶汉德,长庚乃向开元谪。 光芒相照数百年,一尊不得闻风月。 何如今日出城闉,高堂共享无边春。 风流皆在烟霞表,不数当年荀与陈。 江湖我今方卷舌,君等上天环北极。 箕斗虚名不必多,要斥旄头作顽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邓肃(1091年-1132年),字志宏,号栟榈居士,福建沙县人。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 他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在北宋末年科举考试中,邓肃高中进士,步入仕途。历任太学正、秘书省校书郎...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明亮的星星降临人间助汉皇,永恒的光明指向开元的贬谪之地。 相互辉映的光芒照耀数百载,默默无闻地品尝着清风明月的味道。 如何能像今日走出城门,在高大的厅堂中共享无边的春光。 那时的风流蕴藉都被镌刻在云间画卷,不需提当年的荀彧和陈群。 如今我已卷入江湖风波中,而你们正环绕着北极的天空。 虚假的名声如同浩瀚的银河般繁多,却要执着地将那些星象视为顽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昴星:即昂宿星团,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五宿。古人认为昴星是胡人骑坐的天马,故又称“天马”或“天驷”。 2. 天扶汉德:指上天扶持汉室之德运。此处暗指北宋时期国家中兴的局面。 3. 长庚:即金星,古人因其运行轨迹独特,常比喻为传奇人物,此处指唐玄宗李隆基。 4. 开元谪:开元年间,李隆基发动政变,夺得皇位,成为唐朝皇帝。后因沉迷享乐,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引咎退位。 5. 光芒相照:形容历代英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历史发展。 6. 一尊:一盏酒,借指欢乐的时光。 7. 风月:指美好的风光和景致。 8. 城闉:城市的城门,这里代指城市。 9. 高堂:高大的厅堂,这里代指富贵人家。 10. 风流:这里指才情出众的人物。 11. 烟霞表:烟霞之外,比喻超凡脱俗的境界。 12. 荀与陈:荀,指荀彧;陈,指陈蕃。两人皆为东汉末年著名的文人名士。 13. 江湖:江河湖海,泛指四方各地。 14. 卷舌:收起舌头,这里指隐居山林,不问世事。 15. 君等:你们这些有才学的人。 16. 上天环北极:环顾北方的天空,这里是比喻探寻真理、修身养性的意思。 17. 箕斗:箕宿和斗宿,分别为东方苍龙七宿的末宿和西方白虎七宿的首宿。古人认为它们是代表江山社稷的象征,这里用来赞美朝臣们的德行操守。 18. 虚名:空有名声,实际上并无实际才能。 19. 旄头:即昴宿,古代以旄头星的出现作为战争的征兆,这里表示动乱和祸端。 20. 顽石:顽固不化的石头,这里比喻恶势力。
去完善
赏析
《聚星行》是南宋诗人邓肃的一首咏史诗,通过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关注,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的关切之情。 首联以天象的观察开篇,描绘了“昴星”和“长庚”这两颗著名的星宿,分别象征着汉朝和唐朝的繁荣昌盛。然而,这种繁荣并没有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反倒是被埋没在历史长河中。 颔联进一步强调,这些璀璨的星辰已经照耀了几百年,却未能引起人们的关注,相反,它们只能孤独地在天上度过漫长岁月。这一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沉疴的深深感慨。 颈联转回现实,描述了如今人们聚集在一起共享春光的美好场景。这样的美好时刻,正是诗人所向往的,而那些曾经的风流人物却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尾联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江湖之远并非诗人所愿,他更愿意登上高位为国家贡献力量。同时,也希望那些肩负重任的人能够摒弃虚名,全力以赴地为国家服务。最后两句更是以北斗七星为例,寓意着人们应该共同努力,消除国家的忧患,使国家走向更加繁荣的未来。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聚星行》是南宋诗人邓肃的一首长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渡初期(公元1127-1134年),即靖康之难后,南宋建立之初。 邓肃这一时期的遭遇充满了艰辛与困苦。由于战乱,他失去了家乡和亲友,被迫南下避难。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深刻感受到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不幸。然而,他并没有被困境击垮,反而更加坚定地投身于抗金事业,希望能为国家尽一份力量。 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是南宋建立初期,北方沦陷于金国,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皇帝赵构为求自保,采取消极防御策略,对外妥协求和。而北方的民众则饱受战乱的摧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种时代背景让邓肃深感痛心,也激发了他的爱国情怀。 在这样的背景下,邓肃写下了这首《聚星行》。他以恒星喻指贤才,表达了对国家人才的渴望和对民族未来的忧虑。诗歌展现了邓肃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的品格,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关切和对民族命运的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