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轩
君不见解空宴坐寂无侣,宝花忽尔窥岩户。
已将精进耸人天,是用色相旌其苦。
又不见毗耶居士坐高堂,四落天花趁挥麈。
若人犹有空可谈,真机何处遁天女。
丰岩寂寂梵王家,谁把幽岩名雨花。
我知此诚齐人耳,但识解空与毗耶。
谁知丰岩了无取,口角澜翻初不语。
吾宗未出天莫窥,岂复有花可为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你没有看到在寂静无人的空灵之地,突然一朵璀璨的花朵从石缝中绽放。她的美德让众人敬仰,她的苦行激励着人们不断进步。
你又没有看到在高大华丽的厅堂里,有一位智慧的人,挥洒自如,讲述着玄妙的道理。如果有人还在谈论空无,那他们可能还没有领悟到天的真谛。
那个古老的寺庙坐落在山岩之中,谁又将它命名为“雨花”?我知道这只是寻常的名字,但我更欣赏那位理解和觉悟空性和智慧的人。
谁知道“雨花”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默默无闻地在一旁静默不语。我的信仰无法用言语表达,又怎么会有花朵为我而落呢?
去完善
释义
1. 解空宴坐:指禅宗二祖慧可大师看破世间一切皆空而作参禅时的安定坐姿。解空,理解并放下一切世俗的执着,达到虚空无为的状态。宴坐,悠闲地静坐。
2. 宝花:佛教中指从莲花中化生的佛菩萨。
3. 岩户:山洞或石窟。
4. 精进:佛学词汇,指努力修行,力求进步。
5. 色相:佛教语,泛指一切物质现象。
6. 旌:表彰、奖励。
7. 毗耶居士:比喻富于才学和德行的士大夫阶层人士。
8. 四落天花趁挥麈:形容讲经说法时天花乱坠的场景。
9. 真机:佛教语,真理的意旨、机微。
10. 天女:佛教传说中的一位天神。
11. 丰岩:佛家的一种修炼方式,即禅修。
12. 梵王:即大梵天王,是印度教中地位最高的神祇之一。
13. 幽岩:深幽的山洞。
14. 齐人耳:表示普通人所能理解的境界。
15. 但识解空与毗耶:只认识到了慧可大师和毗耶居士的境界。
16. 了无取:毫无所取,意思是无法领悟到其中的真谛。
17. 口角澜翻:形容口才流利,滔滔不绝。
18. 初不语:一开始并不说话。
19. 吾宗:指禅宗。
20. 天莫窥:连天神都难以揣测和理解。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雨花轩》由邓肃所著,以诗人独特的视角观察和理解佛教哲理及人生真谛。首联描述了解空宴坐的情景,其中“宝花忽尔窥岩户”一句,表现了对佛法无上庄严的象征物——宝花的赞美和敬畏之情。接下来两联则通过对比宴坐时的景象,说明了只有真正领悟到佛理的人,才能在现实生活中达到身心的和谐与宁静。
诗人在接下来的诗句中更深入地探讨了这种境界,通过“丰岩寂寂梵王家”等语句表达了对佛家的敬意和对真机的追求。而“谁把幽岩名雨花”这一疑问句则暗示了世人往往误解了雨花背后的深意,只看到表面的繁华,却忽略了内在的智慧。
全诗以佛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各种场景、人物、事物之间的描绘和比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佛教哲学的精神内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至高真理的抱负。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堪称一首韵味无穷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花轩》是南宋著名诗人邓肃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这首诗意境优美,通过描绘雨花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首先,关于诗词的创作时间,邓肃生活在南宋时期(1127-1279年),《雨花轩》这首诗正是他在这个时期创作的。这个时期正值南宋开国,政治相对稳定,文化艺术繁荣发展,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其次,在邓肃的人生际遇方面,他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曾担任过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等官职。然而,他在官场并不得意,多次被贬谪。这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用诗歌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切和思考。
最后,在时代相关背景知识方面,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当时,南宋政府采取了较为开明的政策,鼓励文化事业的发展,使得文人墨客得以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作品。此外,这个时期的江南地区经济繁荣,人们生活富裕,这也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