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邓成彦

标题包含
次韵邓成彦
枪榆不羡贴天飞,冷落柴门半掩扉。 花榭水轩催客老,饭囊酒瓮与心违。 风流沈约自应瘦,美好陈平今已非。 谁似宗盟重山岳,九环金带称腰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邓肃(1091年-1132年),字志宏,号栟榈居士,福建沙县人。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 他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在北宋末年科举考试中,邓肃高中进士,步入仕途。历任太学正、秘书省校书郎...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枪榆不羡慕展翅高飞的鸟儿,冷落寂静的柴门半开着。 花谢花落,水边亭台催人老去,肚子里的美酒佳肴似乎和我的心意相违背。 当年风流倜傥的沈约如今应该消瘦了,美好的陈平也已今非昔比。 谁能像我这样重视亲族朋友如同高山大岳呢?这九环的金腰带正好适合我的腰身。
去完善
释义
1. 枪榆:又称为榔榆,一种榆树。这里可能是用枪榆的高大形象来比喻人物的高尚品质。 2. 贴天飞:贴近天空飞行,这里用来形容人壮志凌云的抱负和远大的理想。 3. 柴门:用木头和树枝编成的简陋门,这里用来形容朴素的居住环境。 4. 花榭:有花的凉亭或水榭,这里用来形容美丽的风景。 5. 水轩:临水的亭子或长廊,这里用来形容优美的建筑环境。 6. 饭囊酒瓮:指吃饭和喝酒的地方,这里用来形容日常生活的场所。 7. 心违:心里感到不舒服或不适应,这里用来形容与生活环境的不协调感。 8. 风流:这里是英俊潇洒的意思。 9. 沈约:南朝齐梁之际的文人,这里可能是用他的形象来比喻邓成彦。 10. 陈平:西汉初年的政治家,这里可能是用他的形象来比喻邓成彦。 11. 宗盟:宗亲同盟,这里可能是用宗盟的紧密关系来形容邓成彦和诗人的友谊。 12. 九环金带:九环的金腰带,这里用来形容邓成彦的尊贵地位。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次韵邓成彦》中,邓肃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命运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态度的深思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以榆树的平凡和喜鹊飞翔的壮观作对比,强调了自己的不争名利、淡泊明志的心境。“冷落柴门半掩扉”一句,形象地展示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表达了诗人在这种宁静生活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接下来的两句,“花榭水轩催客老,饭囊酒瓮与心违”,诗人通过感慨时光的流逝和自己对酒色生活的厌倦,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审美观念。他以风流调悦的沈约和才貌双全的陈平为例,揭示了人生无常的事实。 最后两句,“谁似宗盟重山岳,九环金带称腰围”,是诗人为自己的挚友所唱的高调颂歌。这里的“宗盟”指的是邓成彦,作者赞美他拥有崇高的人格魅力和坚定的信念,就如同环绕腰间的九环金带那样璀璨夺目。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邓成彦》是南宋著名诗人邓肃的一首描绘人生哲理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高宗建炎年间(公元1127-1130年),当时邓肃正身处官场,历任监察御史、尚书左司员外郎等职。 在南宋初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发。一方面,朝廷试图恢复汉家江山,屡次北伐,但均遭遇挫折;另一方面,金人入侵,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面对这一时期的困境,邓肃深感忧虑,常常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邓肃的人生经历中,他曾多次上疏陈言时政弊端,主张抗金、恢复中原。然而,他的谏言并未得到朝廷的重视,反而因为触怒了权贵而被贬谪。在这个过程中,邓肃逐渐认识到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艰难,从而产生了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 这首《次韵邓成彦》便是邓肃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诗中以“随流逐浪”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纷扰纷争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通过对人生哲理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邓肃在那个动乱时代的独特人生体悟,以及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