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 游山三首 其一
高岩去天尺五耳,下飞瀑布千寻水。
山间瘦竹映枯松,岁寒相对凛君子。
杖藜去去寻幽人,剥啄扣门公勿嗔。
凡骨膻腥傥不厌,愿供薪水看修真。
高人隐几语言绝,大巧深藏端若拙。
无乃误游天目山,偶见唐公冠带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高山离天仅一尺之遥,下有飞瀑直落深千丈。
山间瘦竹与枯松相映成趣,寒冬时分更显凛然风度。
我拄着藜杖去寻找隐士高人,敲门声请别怪我冒昧。
凡夫俗子若不介意肉味腥味,我愿供应柴火以观道行。
高人静坐不言不语,大智若愚深藏不露。
莫非我是误闯了天目山,偶然见到了唐公的铁冠和腰带?
去完善
释义
1. 高岩:高峻的山岩。
2. 天尺五:形容极高之处,接近天空。
3. 飞瀑布:飞流而下的瀑布。
4. 千寻:指瀑布之高度。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5. 山间:在山中。
6. 瘦竹:竹子的一种,枝干较细。
7. 枯松:干枯的松树。
8. 岁寒:寒冷的冬季。
9. 凛君子:指松树在寒冷天气中依然挺拔,如同君子的品行。
10. 杖藜:拄着手杖前行。杖,手杖;藜,一种草本植物,此处指藜木制成的拐杖。
11. 寻幽人:寻找幽静之地的人,此处指隐逸的高人。
12. 剥啄:敲门声。
13. 扣门:敲门。
14. 公勿嗔:请您不要生气。公,尊称对方;勿嗔,请不要生气。
15. 凡骨:平凡之躯。
16. 膻腥:动物的腥味,此处指肉。
17. 傥: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
18. 厌:嫌弃。
19. 薪水:柴火和水,此处指为隐逸者提供生活所需。
20. 看修真:观看修炼之人。
21. 高人:品德高尚的人,此处指隐士。
22. 隐几:靠在几案上,形容休息或静养。
23. 语言绝:指与人交流甚少。
24. 大巧:非常巧妙的能力。
25. 深藏:隐藏得很深。
26. 端若拙:表面上看似笨拙。端,表面;拙,笨拙。
27. 无乃:表猜测,意为“恐怕是”。
28. 误游:无意中来到。
29. 天目山:位于浙江省的一处著名山脉。
30. 唐公:唐代的一位著名隐士,此处借指邓肃所遇到的隐士。
31. 冠带铁:戴有铁冠带的隐士。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邓肃通过描绘高山、瀑布、瘦竹、枯松等自然景象,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品质的赞美。首先,他描述了高耸入云的山峰和瀑布飞流的场景,以此来衬托出山间环境的清幽与壮丽的自然景观。接着,他以“山间瘦竹映枯松”一句来展现山间生物的坚韧和生命力,并以此暗喻士人的高洁品质。此外,他还借助于寻找隐者的过程,表达了他对志同道合之人的渴望与尊重。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强调了隐居高人的隐逸思想和生活态度,并通过比较自己和这些高人之间的差距,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佩之情。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质的赞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