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镜
凿石何年种月轮,清光终夜照香魂。
凄凉不比班姬扇,犹是君王送死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何时凿石种下了月亮?清澈的光辉整夜照耀着香气四溢的灵魂。尽管有些悲伤,但不比班婕妤手中的团扇;毕竟这还是君王赠予我的最后的恩情。
去完善
释义
1. 凿石:指在石头上雕刻出类似镜子的形状,这里是指石镜的制作过程。
2. 何年:指不知具体哪一年的意思。
3. 月轮:指月亮。
4. 清光:指月光。
5. 香魂:指花香带来的美好感觉。
6. 凄凉:指悲凉、悲哀的心情。
7. 不比:不同于。
8. 班姬扇:古代汉朝才女班婕妤以团扇遮住半面以示婉拒的画面,寓意君主对臣下的宠爱已经衰减。
9. 犹是:依然是,还是。
10. 君王:封建时代对皇帝的称呼。
11. 送死恩:古代丧葬时,君主会赐给大臣财帛等作为悼念之意,这里指苏泂自嘲并非享有班姬扇那样受到皇帝宠爱的待遇,只是在死后得到皇帝的抚恤之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石镜》,是一首描绘石镜的咏物诗。诗人通过对石镜的描绘,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历史往事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先,诗人以“凿石何年种月轮”发问,引发了人们对石镜起源的遐想。这句诗不仅形象地描绘了石镜的形状(如同一轮明月镶嵌在石中),同时也暗示了石镜的存在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
接下来,诗人通过“清光终夜照香魂”进一步描绘了石镜的特点。石镜放射出的清冷光辉,整夜照亮周围的一切,这既是对石镜功能的描述,也隐含了石镜在历史长河中见证了无数世事沧桑的意味。
然后,诗人以“凄凉不比班姬扇”表达了石镜与班姬团扇的不同命运。班姬团扇虽然也曾备受君王宠爱,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最终只能成为历史的遗物,无人问津;而石镜却能长久地留存于世,继续散发光芒。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流转、人生无常的感慨。
最后,诗人以“犹是君王送死恩”再次强调了石镜的命运。虽然石镜未能像班姬团扇那样得到君王的宠爱,但它仍然承载了君王的一份恩情。这里的“送死恩”既可以理解为君王对石镜的敬重之情,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历史往事的回忆和对人生哲理的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石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往事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审美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石镜》是南宋诗人苏泂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时值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墨客们纷纷外出游历,寻找灵感,抒发情感。
在这段时间里,苏泂因科举失意而选择游学四方,足迹遍布江南各地。他在游历过程中,不仅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还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这首《石镜》正是他在这段时间内游览名胜古迹时的所见所感。
在创作背景方面,嘉定年间正值南宋时期,虽然国家政治较为稳定,但北方领土已被金国侵占,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依然尖锐。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都怀有忧国忧民的思想,希望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苏泂也不例外,他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生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