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湖矶
峭壁激湍流,湍流作洄洑。
初无一饷风,饱我蒲帆腹。
长笪寄怪石,招呼争挽牵。
艰难仅寸进,何翅如登天。
及矶日犹高,过矶日曛黑。
依约见渔村,灯火照初夕。
舟师告疲劳,夜泊投人家。
惊犬吠篱落,寒生芦荻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险峻的山崖间激流勇进,湍急的水流形成了漩涡。
刚刚毫无风吹的时候,让我们的帆船吃足了风。
长长的竹竿支撑着岩石,我们呼唤着一起拉着它前行。
举步维艰,前进一寸都困难无比,仿佛要登天一般。
到达岸边时太阳还高高的挂着,过了河岸太阳就快要落山了。
隐约可见渔村,灯光映照着傍晚的景色。
船夫们喊累不已,晚上就投宿到了一户人家。
狗儿被我们的到来惊得在篱笆旁叫个不停,寒冷的风吹起了芦苇和荻草上的花朵。
去完善
释义
1. 慈湖矶:地名,位于中国湖南省岳阳市。
2. 峭壁:陡峭的山崖。
3. 激湍流:指水流急速流动。
4. 湍流:急流,激流的水。
5. 洄洑:漩涡,回流。
6. 一饷风:一息的风,形容风很小。
7. 蒲帆:用蒲草制成的船帆。
8. 长笪:一种竹制的工具,用于拉船。
9. 怪石:形状奇特的石头。
10. 争挽牵:争抢拉船。
11. 艰难仅寸进:指船只前行非常艰难,只能一寸一寸地前进。
12. 何翅如登天:何翅,即何啻,相当于“无异于”;登天,形容难度极大。整句意思是,这简直比登天还难。
13. 日犹高:太阳还很高,表示时间尚早。
14. 曛黑:昏暗,天色将晚。
15. 依约:隐约,看不清楚的样子。
16. 渔村:渔民居住的村落。
17. 灯火:灯光。
18. 初夕:初更时分,大约晚上七八点钟。
19. 舟师:船夫。
20. 夜泊:夜间停泊船只。
21. 投人家:去人家家里借宿。
22. 篱落:篱笆。
23. 芦荻花:芦苇的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乘船行驶的过程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象和感受。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富有动感的词句来刻画水流的汹涌、船只行进之艰辛,形象生动。同时在描述舟师(舵手)过程中,通过对比日间与夜晚的景象变化以及渔村的安宁氛围,展现了诗人旅途中内心的波澜起伏。整首诗既表达了诗人身处困境时的坚韧精神,也展示了其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慈湖矶》是南宋诗人章甫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南宋时期),正值中国历史上宋朝时期的后半段,也是诗人章甫人生的晚年阶段。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政治相对稳定,但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仍然尖锐。
章甫在年轻时便有志于功名,曾参加科举考试,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他一生游历各地,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丰富了人生阅历。他在诗歌创作上独树一帜,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自然景观和社会现实,展现了他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慈湖矶》这首诗通过对慈湖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在这首诗中,章甫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慈湖矶周围的景色,如“山色映湖光”、“千顷平如掌”等,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和独特见解。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家乡和生活的眷恋之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