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
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江边,枫叶飘落,菊花盛开金黄,无论老少都登高望远,思念故乡。尽管重阳节那天,陶家的宴席上有美酒,但流寓三年的游子却早已泪满衣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2. 崔国辅:唐朝著名诗人。
3. 江边:指靠近江水的岸边。
4. 枫落:指枫叶凋落。
5. 菊花黄:形容菊花的黄色。
6. 少长:指老少。
7. 登高:指重阳节时人们有登高远眺的习俗。
8. 一望乡:表示眺望故乡。
9. 陶家:陶渊明,东晋文学家,以田园诗著称,喜欢饮酒。
10. 载酒:准备酒。
11. 三年:表示时间较长。
12. 楚客:指在楚国做客的人。这里可能指屈原。
13. 沾裳:湿润衣裳,表示流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的场景,以及诗人登高望远、思念故乡的心情。前两句“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通过江边枫叶飘落和菊花盛开的美景,展现了重阳节的气氛。同时,“登高”这一动作也暗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第三句“九日陶家虽载酒”借用了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过上宁静田园生活的愿望。虽然重阳节有饮酒的习俗,但诗人并未感到欢愉,反而心生忧愁。
最后一句“三年楚客已沾裳”则揭示了诗人离家三年的苦楚,以及在外漂泊的无奈。诗人以“楚客”自比,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整首诗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日》是唐朝著名诗人崔国辅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年-741年)。在这个时期,崔国辅在朝廷任职,担任侍御史、员外郎等职务,政治地位较高。
开元年间,唐朝国力鼎盛,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崔国辅的诗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著称,深受人们喜爱。《九日》这首诗就是他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首诗中,崔国辅描绘了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这天登高赏景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崔国辅在这时期的人生经历和心境变化,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氛围。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