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范浦
月暗潮又落,西陵渡暂停。
村烟和海雾,舟火乱江星。
路转定山遶,塘连范浦横。
鸱夷近何去,空山临沧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亮阴暗潮水涌动再次降落,西陵渡暂时停止运作。
村庄的炊烟与海上的雾气交织在一起,船上的灯火混乱地映照着江面的星星。
道路环绕着定山,池塘连接着范浦(地名),显得宽阔无比。
那神秘的鸱夷(扁舟)近来去了哪里呢?它孤独地在空旷的山中面对沧海。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宿:过夜;住宿。
2. 范浦:地名,位于浙江宁波附近,靠近大海。
3. 西陵渡:古代长江渡口之一,位于今浙江绍兴一带。
4. 定山:山名,位于江苏南京一带。
5. 鸱夷:古时候一种用于运输货物的皮囊。这里指代范蠡。
6. 临:靠近,面临。
7. 沧溟:大海。
去完善
赏析
《宿范浦》是唐代诗人崔国辅以夜景为背景描绘的一幅画面,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前四句写夜晚停泊在江边的景象:月光暗淡,潮水低落,船只在渡口暂停,村庄的炊烟与海面的雾气交融在一起,闪烁的灯火与星辰交相辉映。这种宁静而又朦胧的画面传递出诗人在旅途中的沉思与感慨。接下来的两句则描述了道路的曲折蜿蜒和池塘的宽阔相连,暗示了人生的起伏不定和世事的无常。最后两句借问鸱夷公(指庄子)现在何处,表达了诗人渴望像庄子那样超脱世俗、达到内心宁静的愿望,同时也揭示了自然界与人生哲理之间的紧密联系。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有细致入微的景物描写,又有深沉的人生思考,体现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范浦》是一首描绘羁旅之愁的古诗,由唐代诗人崔国辅创作于开元盛世期间(公元713-741年)。此时唐朝正处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而崔国辅却远离家乡,旅途艰辛。他曾历任礼部员外郎、集贤院直学士、水部郎中等职务,后因事被贬为晋州司马。这段人生经历使得他对离愁别绪有着深刻的体会,也为这首古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