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宗皇帝诗卷耳篇御书赞
伟王人之典学,本天纵之多能。
续六艺之绝业,环诸儒而讲明。
璧跗蔚其流芳,琼字焕其腾英。
居蠖濩而储精,炳龟龙而效灵。
岁嘉定之辛巳,历九闰而时乘。
旦孜孜而忘倦,志兢兢而靡矜。
诗三百有五篇,沃帝心而日聆。
俨露门之未竟,已云章之满籝。
繄是诗之四章,首二南而仪刑。
凡家齐而国治,本大学之为经。
自求贤而审官,见济济之以宁。
越染翰之虽同,兹注意之实形。
昔德寿之在御,尝史汉之留情。
传复古之奇迹,亦流辉于古荆。
有词臣曰万里,亟再拜而震惊。
谓缝掖之所难,而帝王之躬行。
今宝章之诞贲,知祖武之克绳。
殆家法之相似,联自检于宫庭。
眇周行之下走,方虺隤而于征。
竦昭回之景光,愧抱椠之余生。
览盈咫之昭华,想绎纯于九成。
得猗那而藏焉,尚庙瑟之余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伟大君王的经典学术,原本是天生的多才多艺。
传承六艺的辉煌事业,围绕着学者们宣讲清楚。
玉足绽放出流光溢彩,琼瑶般的文字焕发出奕奕风采。
蛰居着储藏着精华,展现出神龟瑞龙的灵性。
时光到嘉定年间的辛巳月,经过九年润色准时登场。
勤奋不知疲倦,励志不已骄傲。
学习《诗经》中的三百零五篇,每天滋养皇上的内心。
仿佛刚刚进行完朝会,已经满载才华的诗章。
这首诗的四章之中,以“二南”为首,展示礼仪。
凡是家庭和谐国家治理,都是依据《大学》的基本原则。
从选拔贤良到审察官员,都是出于对国泰民安的关注。
虽然笔下都沾染了同样的墨水,但这里头的深意实在鲜明。
回想起德寿皇帝在位时,也对历史文献有过深情厚意。
他复兴古典文化奇迹,也让古老的荆州焕发异彩。
有位文学官员叫万里,被皇帝的学识所震撼,两度下拜。
他认为皇帝亲自研读古籍很难得,觉得必须发扬先祖的伟大传统。
如今皇上的诗词篇章闪耀光彩,知道这是祖宗美德的传承。
大概是家风相似的缘故,连接起自我检查的宫廷。
渺小如我在身边奔走,如同负伤的远行者。
站在皇室光辉中,为自己只懂得研磨雕版而羞愧。
观赏着这些美轮美奂的作品,我想象着那些深入人心的歌声。
把美好的回忆藏在心底,就像古代庙堂的琴瑟之声,仍在耳边回荡。
去完善
释义
注解如下:
1. 宁宗皇帝:南宋皇帝赵扩的谥号。
2. 诗卷耳篇:指《诗经·周南·卷耳》,以草木为比喻,讲述思念亲人之情。
3. 御书:皇帝亲自书写的文章。
4. 岳珂:南宋文人,政治家,著有《桯史》等。
5. 伟王人:赞美皇帝之美。
6. 天纵多能:出自《论语》,形容君王天生具备各种才能。
7. 六艺:古代教育中的六种基本技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8. 绝业:极其重要的事业。
9. 诸儒:众位学者。
10. 璧跗:美好的品德。
11. 流芳:流传美名。
12. 琼字:精美的文字。
13. 焕其腾英:使文采焕发。
14. 居蠖濩而储精:形容皇帝勤奋努力,修养身心。
15. 炳龟龙而效灵:寓意皇帝承继祖宗基业,发扬光大。
16. 嘉定之辛巳:南宋嘉定九年,公元1219年。
17. 九闰:九年的意思。
18. 旦孜孜而忘倦:早起晚睡,勤奋学习。
19. 志兢兢而靡矜:时刻保持警惕,不敢懈怠。
20. 三百有五篇:指《诗经》共有诗歌305篇。
21. 沃帝心而日聆:让皇帝每天都能听到好的诗句。
22. 露门:古代的宫廷之门。
23. 云章之满籝:形容诗作丰富。
24. 是诗之四章:这首诗中的第四章节。
25. 二南:《诗经》中的《周南》和《召南》。
26. 仪刑:效法典范。
27. 家齐而国治:家庭和睦国家治理。
28. 大学之为经:《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
29. 自求贤而审官:选拔贤能的人才并审慎用官。
30. 济济:人才众多。
31. 云章:彩云般的诗篇。
32. 德寿之在御:德寿,南宋皇宫之名。
33. 史汉之留情:皇帝对《史记》、《汉书》有深厚的兴趣。
34. 流辉于古荆:指皇帝的文章流传千古。
35. 词臣:文臣。
36. 万里:人名,即杨万里,南宋著名文学家。
37. 再拜: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
38. 缝掖:古代士人的服装。
39. 帝王之躬行:皇帝身体力行,勤学好问。
40. 宝章:皇帝的珍贵文章。
41. 诞贲:广为传播。
42. 祖武:祖先的事业。
43. 克绳:继承发扬。
44. 家法:家族的传统规矩。
45. 宫庭:皇宫。
46. 周行:普遍推广。
47. 下走:谦辞,意为自己地位低微。
48. 昭回之景光:光彩照人的景象。
49. 抱椠之余生:用竹简写书的余生。
50. 盈咫之昭华:指皇帝的文采充满人间。
51. 绎纯:理清头绪。
52. 九成:指九成宫,唐太宗的行宫。
53. 得猗那而藏焉:将皇帝的佳作收藏起来。
54. 庙瑟:宗庙祭祀之乐。
去完善
赏析
《宁宗皇帝诗卷耳篇御书赞》赏析:
这首诗以极高的评价颂扬了宁宗皇帝的才华与勤奋。开篇借“伟王人”和“天纵多能”描绘了宁宗皇帝的非凡才能,他热衷于研习古代文化,“环诸儒而讲明”展示了他对学术的热爱。随后,通过描述皇帝的字迹如同美玉般熠熠生辉,暗示了他在文学和书法方面的造诣。
接着叙述了宁宗皇帝勤勉治国的故事。他用一年的时间熟读了350首诗,表明他对国家治理的用心投入。同时,他重视家庭伦理和国家秩序,遵循儒家经典的原则来选拔贤能。虽然他的字与过去的皇帝相同,但他的关注点更具有实际意义。
诗中还提到,宁宗皇帝曾在德寿年间研究史汉(史记、汉书)并关心国家事务,将古人的奇迹流传千古。这样的皇帝让大臣们深感敬畏。现在,这些宝章见证了皇帝的伟大成就,彰显了家族传统的光辉。那些离皇帝远的人,也应努力效仿,学习皇帝的勤奋精神。
结尾部分感叹自己身为朝臣,面对皇帝的威光,感到惭愧。作为皇帝的臣子,应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通过欣赏这些美丽的篇章,不禁想象皇帝在处理国家大事时的智慧和风度。能够收藏到这些珍贵的墨宝,内心充满了感激,希望这美好的艺术可以永远流传下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宁宗皇帝诗卷耳篇御书赞》是南宋文人岳珂对宁宗皇帝的赞美之词。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年-1279年),这一阶段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形成了以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宋政权。
在这段时间里,岳珂作为文人士大夫,参与了朝廷的政治和文化活动。他见证了宁宗皇帝的文治武功和仁政思想,因此,在赞颂宁宗皇帝的《宁宗皇帝诗卷耳篇御书赞》一诗中,他以丰富的历史典故和对皇帝的敬仰之情,向世人展示了这位君主的风采和为政之道。
此外,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也与这首诗的创作息息相关。在南宋时期,虽然国家处于半壁江山的状态,但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尤其是文化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种氛围也为岳珂创作赞美皇帝的诗歌提供了丰厚的土壤。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岳珂作为一位儒士,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与热爱,以及对皇帝治理天下的期许与信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