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迁善石菖蒲
溪毛数叶一寸碧,风姿底事能清癯。
戯将红玉旋螺石,共置雪色花磁盂。
沙泉甘滑见毛髪,时时酌以浇根须。
苍然棐几明窗下,五月秋色磨肌肤。
已忘身世在南岳,勿觉梦寐游西湖。
遥知夏木午阴静,篆畦半破烟舒徐。
莫翁睡足百事懒,相看微笑依圆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溪边的绿叶有寸许宽,沐浴着清风,更显清秀。
随手取用那红玉般的螺旋石,共同放在白色瓷器中。
泉水清澈如沙,毛发可见,时常用来浇灌根须。
在明亮的窗下,紫檀木茶几上,夏天的景色令人陶醉。
已经忘记自己身在南岳,恍若梦中畅游西湖。
想象着夏日正午的树荫下,烟雾弥漫在蜿蜒的小径旁。
那位老人午睡醒来后慵懒不已,微笑着看着我,两人相伴在圆桌前。
去完善
释义
1. 溪毛:指山涧中的植物。
2. 底事:为何。
3. 红玉旋螺石:红色的玉石制成如旋螺形状的石头。
4. 雪色花磁盂:白色花纹的花瓷器皿。
5. 沙泉:带有沙子流动的水。
6. 甘滑:指泉水甘甜顺滑。
7. 毛髪:毛发,头发。
8. 根须:植物的根部。
9. 苍然:青翠的颜色。
10. 棐几:用榧木制成的桌子。
11. 磨肌肤:形容凉爽的感觉。
12. 南岳:湖南衡山,位于湖南省南部。
13. 勿觉:不觉得。
14. 梦寐:做梦。
15. 西湖:浙江杭州西湖。
16. 遥知:在远处就知道。
17. 夏木:夏天的树木。
18. 午阴:中午时分阴影处。
19. 篆畦:种有花草的小园子。
20. 半破烟舒徐:烟雾弥漫的样子。
21. 莫翁:可能是指作者的友人。
22. 圆蒲:圆形蒲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石菖蒲这种草本植物的清秀、坚韧和生机勃发的特点。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石菖蒲在溪边岩缝中顽强生长、绿意盎然的景象,以及其置于雅致的雪色花瓷盂中的姿态。同时,诗中还巧妙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技法,将石菖蒲与人物相联系,想象其在夏日阳光下生长的场景,以及对梦幻般的西湖景色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悠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及生命力的赞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孜迁善石菖蒲》这首诗是宋代著名诗僧释德洪的作品。释德洪(1071-1128),原名彭渊材,后出家为僧,法号释德洪,因其博学多才、诗歌造诣高,与苏轼、黄庭坚等人有交往。他的这首诗《孜迁善石菖蒲》是一首描绘石菖蒲的赞美诗,表达了诗人对石菖蒲品质的欣赏和赞誉。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徽宗时期,当时社会政治相对稳定,文化艺术繁荣。释德洪作为一位诗僧,在这一时期广泛交游,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这一时期他的人生际遇主要是出家为僧,专注于佛教修行和诗歌创作,与文人墨客交往甚密。
在宋徽宗时期,佛教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和发展,许多僧人都成为了文学艺术的创作者和传播者。释德洪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感受,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刻哲理和艺术价值的诗歌作品,如《孜迁善石菖蒲》等,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