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晚步

标题包含
晚步
鼓钟灯火后,袖手过栏干。 素月空中寂,踈星竹里看。 溪毛行步湿,潭影古心寒。 此意我方适,亭亭夜未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鼓声钟声停歇后,放下双手倚栏杆。 月色皎洁天空寂寥,疏星照耀竹子中。 溪流上行走潮湿,潭水映出心灵幽寒。 此刻我正心满意足,夜深人静尚未阑珊。
去完善
释义
1. 鼓钟:敲击钟磬发出声音。 2. 灯火:指夜间的灯光。 3. 栏干:即栏杆。 4. 素月:指明亮的月亮。 5. 踈星:稀疏的星星。 6. 溪毛:溪边的水草。 7. 潭影:水池中的倒影。 8. 古心:怀古之心。 9. 亭亭:形容直立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晚步》是南宋诗人陈元晋创作的一首描绘夜景的诗。诗中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孤独。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诗的开篇以“鼓钟灯火后”描写了繁华的夜晚景象,紧接着又以“袖手过栏干”展现出诗人的孤独和超脱。这种对比鲜明地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情感,既渴望热闹又向往宁静。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素月空中寂”、“踈星竹里看”等景象,进一步表达了内心对寂静、宁谧环境的向往。这些句子以月、星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使得诗人在其中感受到心灵的慰藉。 然后,诗人通过“溪毛行步湿”、“潭影古心寒”两个画面,表达出自己在这宁静夜色中的感悟。这里的“溪毛”和“潭影”作为自然景象,象征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沉静。而“行步湿”和“古心寒”则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 最后,诗人用“此意我方适”表现出他对当前心境的满足,并以“亭亭夜未残”收尾,暗示这宁静的美景尚存,希望犹在,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 整首诗语言质朴,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夜景画卷。诗人通过对月光、星光、溪水、潭影等景物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其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那孤独而超脱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步》是南宋诗人陈元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年漫步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这首诗中,陈元晋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暮色中的乡村景色,以及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悠然自得的心情。 关于陈元晋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 首先,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宋朝正处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时期,国家内外交困,局势动荡不安。然而,陈元晋并没有选择直接参与政治斗争,而是选择在诗文中表达自己的理想和对生活的热爱。 其次,陈元晋在南宋时期的人生际遇并不平坦。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因种种原因未能成功。后来,他在地方任职,政绩斐然,但仍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晚年时,陈元晋选择了隐居生活,以诗文自娱。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对宁静的田园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理解,也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南宋时期的时代背景。这个时期,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随着金朝的崛起,宋朝面临着严重的外部压力。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开始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他们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许。陈元晋也不例外,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