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赋得登瀛洲

标题包含
赋得登瀛洲
天策开王府,仙才聚国英。 礼优初辟馆,众羡号登瀛。 凡骨难飞步,神仙遂拟名。 冠鼇堪比峻,驭鹤想同轻。 银阙谁云远,金台愧未清。 收功归正观,文治播休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才邵,字美中,号竹溪,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生于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卒于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享年39岁。 刘才邵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在少年时期就博览群书,学识渊...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天策:古星名,主武功。此处指唐太宗的尊号“天策上将”,比喻天子。 2. 王府:诸侯王或皇帝的府第,这里可理解为唐代都城长安。 3. 国英:国家的精英,此处特指文学才子。 4. 礼优:礼仪之优厚,表示重视。 5. 初辟馆:初次设立的国子监,此处指唐代朝廷选拔人才的场所。 6. 众羡:众人羡慕。 7. 登瀛:登上蓬莱仙境,形容参加科举考试获得功名的人。 8. 凡骨:凡人之躯,指尚未成仙的普通人。 9. 飞步:飞行或凌空而行。 10. 神仙:神话中的人物,具有长生不老、变化莫测等神异能力。 11. 拟名:命名,此处意为取得名号。 12. 冠鼇:古人认为鼇是海中神山,立于鼇上可喻尊贵地位。 13. 驭鹤:驾驭仙鹤飞翔,意指成仙之事。 14. 银阙:神话中的银色宫殿。 15. 金台:黄金装饰的高台,古代皇帝接见大臣的地方,也用以指代朝廷。 16. 清:清白、清正。 17. 正观:正道、正确观念。 18. 文治:用文化和道德教化人民,使之服从统治。 19. 休声:美好的声誉。
去完善
赏析
《赋得登瀛洲》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翰林院中的经历和感受。开篇两句以“天策开王府,仙才聚国英”描述了当时选拔人才的盛况。接下来的四句,诗人以“礼优初辟馆,众羡号登瀛”的诗意表达了在翰林院的优越地位和他人艳羡的目光。而诗中的“凡骨难飞步,神仙遂拟名”则揭示了平凡之人难以脱颖而出成为神仙般的才子。接着,“冠鼇堪比峻,驭鹤想同轻”通过比拟的手法,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卓越的才华和悠然的心态。结尾两句,诗人感慨道:“银阙谁云远,金台愧未清”,表示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仍然觉得有提升的空间。最后,诗人以“收功归正观,文治播休声”表达了对未来成就的期待。整首诗歌风格庄重,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不凡的气度与志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赋得登瀛洲》是南宋文学家、诗人刘才邵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56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时局动荡不安。 在这一时期,刘才邵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吏部员外郎、秘书少监等官职,但因直言进谏而多次受到贬谪。然而,这并没有消磨他的锐气和志气,反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在贬谪期间,他写下了许多描绘山水风光、抒发壮志的诗篇。 与此同时,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是刘才邵创作这首诗的重要动力。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外患内忧,民众疾苦。刘才邵以文人特有的忧国忧民情怀,关注民生疾苦,对国家的命运和未来充满忧虑。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赋得登瀛洲》,以此表达自己对国家的担忧和对民族振兴的期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