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李鸣凤使君

标题包含
送李鸣凤使君
道山群玉府,密迩日月光。 夐与尘世隔,恍如白云乡。 李侯好古士,来自天一方。 峩冠英俊林,掉鞅翰墨场。 著庭秉直笔,省户推望郎。 高情遽勇退,远业真难量。 黎庶多困穷,抚摩仗循良。 鹰鹯岂不鸷,凤鸟乃嘉祥。 生财固有道,视民当如伤。 宁乏强敏称,毋令本根戕。 仁圣子万姓,迩遐如一堂。 贤牧著声绩,玺书随褒扬。 我归伏茅荆,翘首观高翔。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袁燮(1144年-1224年),字和叔,号絜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与杨简、陆九渊、舒璘并称“甬上四先生”。 袁燮自幼聪颖好学,年轻时师从陆九渊,深受其影响。乾道五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道山群玉府,靠近日月之光。 远离尘世,如同身处白云乡。 李侯喜爱古道之人,来自遥远的地方。 英才聚集的文学之地,犹如锦绣文章。 他持笔直抒胸臆,官吏推荐他为领导。 他的激情让他突然辞职,未来的事业难以估量。 百姓贫困困扰,安抚他们需要遵循良策。 鹰和鹯虽然凶猛,但凤凰才是吉祥的象征。 创造财富固然有方法,看待民众应当如伤其自身。 不要追求强大敏捷的名誉,而要让根本不受损伤。 仁爱神圣的人民之子,无论远近都像一个大家庭。 受到尊敬的领导者,必将获得荣誉和赞美。 我隐居家中,翘首仰望他的高升。
去完善
释义
1. 道山:指道教尊奉的山。这里应该是指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境界。 2. 群玉府:古代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府邸。 3. 迩:意为近。 4. 夙:很早。 5. 李侯:此指李鸣凤。 6. 好古士:喜好学习古人之道的读书人。 7. 天一方:指遥远的地方。 8. 峩冠:高高的帽子,指地位尊崇的人。 9. 掉鞅:原意是驾驭马匹,这里是比喻取得功名。 10. 翰墨场:指文坛。 11. 着庭:谓居官任职。 12. 直笔:公正无私的言辞。 13. 省户:汉制尚书省主文书者曰尚书本,所掌谓之省事。又称为天门,是对皇帝的尊敬称呼。 14. 望郎:尚书郎的敬称。 15. 高情:高尚的情操。 16. 勇退:毅然引退,这里表示急流勇退。 17. 黎庶:百姓。 18. 鹰鹯:猛禽名。 19. 凤鸟:指有贤德的人。 20. 嘉祥:吉祥美好的事物。 21. 视民如伤:把人民当作自己的伤口一样爱护。 22. 宁乏强敏称:不要因为过于追求才能而伤害到本质。 23. 本根:根本,指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24. 仁圣子万姓:指对所有的百姓都仁爱有加。 25. 迩遐:近处和远处。 26. 贤牧:对地方官员的赞美之称。 27. 声绩:声誉与功绩。 28. 玺书:皇帝封赏的诏书。 29. 褒扬:表扬激励。 30. 伏茅荆:指隐居。
去完善
赏析
《送李鸣凤使君》是宋代诗人袁燮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李鸣凤的赞美和祝愿,表达了对于国家治理、民生幸福的关注和期望。 首联“道山群玉府,密迩日月光”,以群山环绕的道山为喻,形容朝廷的显赫地位和高尚品格。这里表达出作者对于朝廷的敬仰之情。 颔联“夐与尘世隔,恍如白云乡”,描述了朝堂之高远,犹如置身在云雾飘渺的仙境之中。此句既表现了朝堂的庄严气象,又暗示了庙堂之高,与民间有如隔世之感。 颈联“李侯好古士,来自天一方”,赞美李鸣凤虽来自远方,却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修养。这为下文对其才干的描绘作了铺垫。 在接下来的四联中,作者分别介绍了李鸣凤的才华横溢(“峩冠英俊林,掉鞅翰墨场”),正直敢言(“著庭秉直笔,省户推望郎”),锐意进取的精神(“高情遽勇退,远业真难量”)以及关注民生(“黎庶多困穷,抚摩仗循良”)的品质。 最后两联则进一步表达对李鸣凤的期许:一方面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鹰鹯岂不鸷,凤鸟乃嘉祥”、“生财固有道,视民当如伤”);另一方面也希望他能得到应有的荣誉和尊重(“宁乏强敏称,毋令本根戕”、“仁圣子万姓,迩遐如一堂”、“贤牧著声绩,玺书随褒扬”)。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一系列比喻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李鸣凤的美好祝愿和对国家的深沉忧虑。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政治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坚定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李鸣凤使君》是南宋诗人袁燮于公元12世纪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正值南宋末年,当时国家政权衰弱,民族矛盾尖锐。袁燮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士人,对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有深刻的认识。 在诗中,袁燮将送别友人李鸣凤的责任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李鸣凤是一位奉命出使的官员,肩负着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重任。袁燮以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以及对友人的勉励和期望。 在人生际遇方面,袁燮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时代。他在年轻时就展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然而,他的一生并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是在忧国忧民的情绪中度过。 从时代背景来看,当时金国对南宋形成严重威胁,国内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袁燮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士人,无法对此视若无睹。他希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期许和鼓励,希望他们能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