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斋杂咏二十首·小春
闽南十月已春回,无限风光暗裹催。
桃李海棠俱斗艳,谁云梅是百花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闽南地区在十月份时已经春意盎然,各种美丽的风景在暗中悄悄地孕育。桃花和李花,以及海棠都在竞相斗艳,争夺第一的位置。但谁说梅花才是百花的佼佼者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闽南:指福建省南部地区。
2. 春回:春天回来,这里指气候温暖,春意盎然。
3. 无限风光:形容美丽的景色很多。
4. 暗裹催:暗中促使。
5. 桃李:桃树和李树,这里比喻各种花卉。
6. 海棠: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花朵艳丽。
7. 俱:都,一起。
8. 斗艳:争奇斗艳,竞相展示美丽。
9. 谁云:谁说。
10. 梅是百花魁:梅花被认为是百花之首,这句意思是,虽然梅花开得早,但并不一定是百花中最美的。
去完善
赏析
《矮斋杂咏二十首·小春》华岳这首诗描绘了闽南地区十月的春天景象。诗中提到了桃李、海棠和梅花等花卉,它们竞相开放,争艳斗丽,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比较这些花卉,暗示出梅花并非百花的霸主,因为自然界中的各种美丽都是相互映衬的。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矮斋杂咏二十首·小春》是南宋诗人华岳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94年,正值南宋时期。当时,宋金战争频发,民间疾苦。华岳身为一名武将,目睹了国家的内外忧患和民众的困苦生活,感慨万分。
在这个特殊时期,华岳的人生际遇也颇为坎坷。他曾参与抗击金兵的战役,但朝廷内部的腐败导致前线战事失利,他也被贬职为民。这一人生转折使他对国家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此背景下,华岳创作了一系列反映民众苦难和社会现实的诗歌,如《矮斋杂咏二十首》。这些诗篇既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众疾苦的同情,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无能,体现了他的忧国忧民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