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使长劝农喜晴韵
日日巡簷听雨声,春郊忽为使车晴。
醉翁之意不在酒,造物于人亦有情。
天日开明吾道泰,诗书谈笑孽囚惊。
吟成自对春风笑,却恐高琼意未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每日在屋檐下倾听雨滴的声音,春天的郊外突然放晴让车辆得以行驶。
醉汉的意图不在于喝酒,天地万物对人也有情感。
阳光普照,我们的道路安稳宁静,在诗书的陪伴中谈论欢笑,使得那些受到困扰的人也感到惊讶。
我对自己的作品报以微笑,却又怕那高处的高琼心情不平。
去完善
释义
1. 巡簷:巡游屋檐,这里指在雨水天气里四处巡查。
2. 使车:使者乘坐的车辆,这里指官员出行。
3. 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表示醉翁之意不在于喝酒本身,而在于欣赏山水之间。
4. 造物于人亦有情:意为天地之间的造物主对人也有情感,这里借喻自然对人类的关爱。
5. 天日开明吾道泰:表示阳光普照,天道通达,寓意政治清明。
6. 诗书谈笑孽囚惊:通过读书交谈使人悔过自新,让罪犯感到震惊。
7. 高琼:北宋将领,字世显,原为三班奉职,因善射骑,累官文思副使。尝从太宗北伐至金台河。
去完善
赏析
《次使长劝农喜晴韵》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萧立之对晴天及大自然恩赐的喜悦之情。首联“日日巡簷听雨声,春郊忽为使车晴”描述了诗人在雨季过后,迎来晴朗春日的心情转变。颔联“醉翁之意不在酒,造物于人亦有情”以“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典故为引子,传达了诗人感慨大自然对人的眷顾。颈联“天日开明吾道泰,诗书谈笑孽囚惊”则描绘出在晴朗天气下,诗人悠游自在的生活情景,同时也借孽囚受惊的画面形象地展现了自然力量的强大。尾联“吟成自对春风笑,却恐高琼意未平”则以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满意,反观唐代诗人高适可能还未达到同样意境,进而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通过意象和典故的运用,生动地展现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使长劝农喜晴韵》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末年,具体年份为公元1265年。当时,诗人萧立之担任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这是一位负责地方行政和军事的官员。
在这段时间里,萧立之面临着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南宋末年,蒙古大军南下攻宋,战火蔓延至南方各地。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的地方官员,萧立之在战乱时期仍然坚持劝农耕作,希望民众能够度过难关。
在这一时期的背景下,萧立之创作了这首《次使长劝农喜晴韵》,表达了他在战乱时期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忧虑。诗中,他通过对农田、农民以及农事的描绘,展现了当时农村的生产状况和生活场景。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战争早日结束的期盼,以及对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