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洲梅花
穿林傍水几平章,合有春风到草堂。
自入冬来多是暖,无寻花处却闻香。
枝南枝北一轮月,山后山前两履霜。
直看过年开未了,醉吟且放老夫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漫步在林间溪水旁,春风已悄然拂过我的小屋。
这个冬天一直很暖和,尽管没有寻找到盛开的花朵,我却依旧能闻到四溢的花香。
月亮照着南北两边的枝头,而我脚下的山坡上还留着残霜。
就这样看着春节的到来,花儿仍未凋零,我饮酒沉醉,诗兴大发,任狂放的个性恣意张扬。
去完善
释义
灵洲:古代的神仙岛名,此诗以“灵洲”指代梅花生长之地。
穿林傍水:穿过树林和水边的梅花。
平章:平分,平等看待。
草堂:简陋的屋子,这里借指作者居所。
无寻花处:找不到花朵的地方,这里指虽然看不到梅花,但能闻到香气。
枝南枝北:指南侧和北侧的梅树枝头。
两履霜:指梅花的枝条被白霜覆盖。
过年:指新年到来。
开未了:还没有凋谢。
去完善
赏析
《灵洲梅花》描绘出梅花与春天自然融合的情景。首联写梅花在林间与水边自由生长,意味着春风已悄然来到茅屋。颔联讲述尽管寒冬已过,但梅花依然盛开,其香气弥漫,使人感受到春意盎然的气息。颈联通过月光和山霜形成对比,暗示梅花的坚韧不拔。尾联表达诗人陶醉于梅花的美丽和香气,感叹梅花花期之长,使诗人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狂放的诗情画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灵洲梅花》是南宋著名诗人戴复古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梅花傲然独立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和对坚韧品质的向往。在这首诗的创作背后,我们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其创作的背景:
首先,《灵洲梅花》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极其尖锐的时期。当时,金国统治者对南宋实行军事侵略,并对江南地区进行残酷的剥削。在此背景下,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南宋人民渴望独立、自由的心情以及对英勇抗击外敌的赞赏。
其次,戴复古在创作这首诗歌时,个人人生际遇也颇为丰富。他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年轻时曾赴京应试,但未能金榜题名。此后,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在这一过程中,戴复古深刻体会到了民间疾苦,对国家民族的危机感愈发强烈。因此,他将这种情感融入到《灵洲梅花》一诗中,以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坚贞不屈精神的向往。
最后,从时代背景来看,南宋时期的文学创作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个体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在这种氛围下,戴复古通过《灵洲梅花》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美好品格的追求以及希望世人能够以梅花为榜样,共同为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的决心。
综上所述,《灵洲梅花》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战乱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梅花这一形象,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坚韧品质的追求。而这一切都与诗人所处的历史时期和个人经历紧密相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