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稻花

标题包含
稻花
四海张颐望岁丰,此花不与万花同。 香分天地生成里,气应阴阳子午中。 顷顷紫芒摇七月,穰穰玉糁杵西风。 雨晹时若关开落,歌壤谁摅畎亩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四海之人渴望丰收的景象,这朵花与其它花朵与众不同。 它融合了天地的香气,顺应着阴阳和子午的节气。 一片紫色光芒在七月的田野摇曳,稻谷饱满接受西风的吹拂。 天气正常,农作物才能茁壮成长,歌唱的农民们尽力表达他们对土地的忠诚。
去完善
释义
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张颐:张开嘴巴,形容期望丰收的样子。 望岁丰:盼望农作物丰收。 此花:这里指稻花。 不与万花同:与其他花卉不同。 香分天地生成里:稻花的香气来自天地的恩赐。 气应阴阳子午中:稻花的生长与阴阳消长有关。 顷顷紫芒摇七月:形容稻花在七月间摇曳生姿的景象。 穰穰玉糁杵西风:形容稻谷在西风中成熟。 雨晹时若关开落:农作物的收成受天气影响很大。 歌壤谁摅畎亩忠:歌颂农民对土地的忠诚。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稻花的诗。诗人从各个角度对稻花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其独特之处的赞美。首先,诗人以“四海张颐望岁丰”起笔,形象地描绘了人们期待丰收的景象,为下文描写稻花作铺垫。接着,诗人通过对比“此花不与万花同”突出了稻花在众多花卉中的独特地位。 紧接着,诗人从稻花的香气和气质两方面进行描述。在香气方面,诗人写道:“香分天地生成里”,表现了稻花的香气源于大自然的孕育,体现了其与天地生养的紧密联系。在气质方面,诗人通过“气应阴阳子午中”表达出稻花的生长规律遵循阴阳之理,展示了其与自然法则相呼应的特点。 然后,诗人描绘了稻花的生长过程:“顷顷紫芒摇七月,穰穰玉糁杵西风。”这两句诗描述了稻花在七月的风中摇曳生姿,稻谷成熟时的景象。其中,“紫芒”和“玉糁”分别代表了稻谷的茎叶和果实,而“西风”则寓意着秋季的到来,揭示了稻花的生长环境和时令特点。 最后,诗人通过“雨晹时若关开落,歌壤谁摅畎亩忠”表达了对农人辛勤耕耘以及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的美好愿望。这里的“雨晹时若”意为雨水和阳光适时,“歌壤”意指沃土,“畎亩忠”则是形容农人对于土地的忠诚。这首诗通过对稻花的生动描绘,既展现了诗人对农耕文化的关注,又传递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稻花》是南宋诗人董嗣杲所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稻田中的稻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战乱时期对家乡田园生活的怀念之情。 创作背景方面,董嗣杲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时代。金兵入侵,南宋政权岌岌可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背景下,董嗣杲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他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命运,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在人生际遇方面,董嗣杲一生坎坷,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后因战乱而离职。他四处漂泊,游历了许多地方,目睹了民间的苦难生活。这种经历使他对国家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的家国情怀。 在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方面,当时南宋政权已经岌岌可危,金兵多次入侵,人民生活在战乱之中。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们普遍关注国家命运,关心民生疾苦。他们的诗歌作品往往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如陆游、辛弃疾等诗人的作品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