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昭敏首座

标题包含
送昭敏首座
君不见,鹫峰胜集,百万茫茫等闲过,坏衲之外皆清堕。 君又不见,熊岭孤运,岁月索索艰难生,深雪之中有一个。 宛转流落千余年,危分崄布空平阗。 弁龙蛇兮眼何正,擒虎兕兮机不全。 石窗四顾沧溟窄,寥寥不许白云白。 掣断金锁天麒麟,高举铁鞭击三百。 犹轻舍,争知也,别有七星光鬭射。 风前把欲赠行人,将报不平遶天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重显,字明密,号石雨,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著名禅师。他出生于浙江余杭,少年时出家为僧,后来成为禅宗五家之一的曹洞宗传人。 释重显在年轻时曾跟随当时的名僧学习佛法,后来游历四方,参访各地的高僧大德,...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您难道没有看到,鹫峰山上的盛会,百万人等犹如过眼烟云,除了破旧的僧袍外,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晰简单。 您又是否注意到,孤独的熊岭,岁月里磕磕绊绊的生活,在厚厚的雪中还有一个生命存在。 它们辗转流落千年,生活在险峻的山间,它们的眼神犀利,面对危险时却无计可施。 在山石窗前望向那广阔的海洋,心中无奈,无法让这片蓝天保持干净。 挣脱束缚,奋起抗争,犹如挥舞着铁鞭的勇士,即使这样,依然觉得轻飘飘的,不知其轻重。 其实还有别的力量,那是星光灿烂的夜晚,那是在大风中把握方向,报答世界的不公。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鹫峰:即灵鹫山,位于中国江西省永修县境内,是佛教圣地之一。 2. 熊岭:指四川省江油市境内的熊耳山,相传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居住并创作了大量诗歌。 3. 弁:古代的一种帽子,这里借指僧人。 4. 金锁:佛教中的八寒地狱之一,象征极其寒冷的境地。 5. 天麒麟:神话传说中的神兽,这里用来比喻英才。 6. 铁鞭:古代一种武器,这里用来形容威力无比的力量。 7. 七星光鬥射:形容光明四射,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才华横溢。 8. 平遶天下:表示诗人立志走遍天下,以消除世间的不平之事。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僧人禅修勇猛的诗。诗人通过对比鹫峰和熊岭的情景,表达了对昭敏首座坚韧不拔的精神的敬仰。昭敏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禅修,这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诗中的“坏衲之外皆清堕”、“深雪之中有一个”传达了这种精神。 接着,诗人描述了昭敏历经沧桑,仍在困境中保持坚定,如同风云变幻之中的险峻山峰,岿然不动。诗中的“弁龙蛇兮眼何正,擒虎兕兮机不全”说明了昭敏像战士一样勇敢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永不放弃。 “石窗四顾沧溟窄,寥寥不许白云白”意味着昭敏看破红尘,心无所惧,心如止水。“掣断金锁天麒麟,高举铁鞭击三百”象征着昭敏努力挣脱世俗枷锁,追求真理的决心。 最后,诗人提到昭敏虽然看淡一切,但他仍然关心世间的不平之事,心怀慈悲。这首诗通过描绘昭敏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赞扬了他的坚毅与仁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昭敏首座》是南宋诗人释重显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左右的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释重显作为一位云游四方的僧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自己弟子昭敏的首座离别的依依惜别之情。 在南宋时期,佛教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僧侣们在传播佛教教义的同时,也关注社会民生。释重显作为一名禅宗高僧,他以其超脱的智慧和深邃的洞察力,对现实生活有着独特的理解。在这个特殊时期,释重显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于人生、离别以及生死等主题的思考。 《送昭敏首座》一诗正是释重显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首诗中,他以生动的描绘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刻画,传达出他与昭敏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于离别的无奈与伤感。同时,这首诗也反映出了南宋时期僧侣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