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善暹首座

标题包含
送善暹首座
名之基,实之蒂,深兮固兮宛相继。 古之名也在希声,今之实也同浮瞖。 子州善卷之流也,尧驱舜驰让无暇。 归兮归兮归不归,到头未出冥冥者。 吾徒孰谓标奇绝,动静凭君试甄别。 叶零零兮秋暮半凋,花片片兮春暖齐发。 暹禅老,暹禅老,意曾高。 旷排沽待,忽致讥褒。 天人列请兮屡轻笑,祖佛位卑兮还拟逃。 我恐逃之逃不得,大方无外皆充塞。 茫茫扰扰知何极,八面香风惹衣裓。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重显,字明密,号石雨,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著名禅师。他出生于浙江余杭,少年时出家为僧,后来成为禅宗五家之一的曹洞宗传人。 释重显在年轻时曾跟随当时的名僧学习佛法,后来游历四方,参访各地的高僧大德,...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名声的基础,事实的根本,深沉且坚固相互连接。古代的名声在于无声的期望,现在的现实却如同虚浮的烟雾。子州和善卷这些人的流风遗韵,尧舜这样的贤能之士在争夺中无法脱身。回到哪里去呢?最终也没有跳出那冥冥之地。我们谁能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动静之间还需要你去鉴别。叶子凋零了一半,花儿在春天的温暖中竞相开放。暹禅老人啊,您的志向曾经多么高远。您在等待时机表现,却突然受到别人的嘲笑与赞美。您在天人之间的地位被屡次轻视,虽然佛祖的位置低下,却依然想要逃离。我怕是逃脱不掉的,因为广大的世界没有边界,到处都是。混乱的世界什么时候是个头呢?八面而来的香气沾满了我的衣襟。
去完善
释义
1. 《送善暹首座》:这是一首送别诗,是宋朝诗人释重显写给善暹的首座。 2. 名之基,实之蒂:这是形容名声和实质的关系,就像植物的根基和花蒂一样重要。 3. 希声:指无声之音,古代认为这是音乐的最高境界。 4. 子州善卷:指的是古代的隐士子州和善卷,他们都在尧舜时代隐居山林。 5. 叶零零兮秋暮半凋,花片片兮春暖齐发:形容季节的变化,秋天树叶凋零,春天花朵盛开。 6. 暹禅老:指善暹,他是一个禅僧。 7. 玄禅老,玄禅老,意曾高:赞美善暹的修为高深。 8. 沽待:等待沽名钓誉的机会。 9. 讥褒:指别人的批评和赞扬。 10. 大方无外:指佛教中的“法界”,即一切事物存在的范围。 11. 八面香风:比喻来自四面八方的影响或赞誉。 12. 衣裓:佛教用语,指僧人的袈裟。
去完善
赏析
《送善暹首座》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送别友人时的感慨和思考。诗人首先提到了名与实的根本重要性,认为它们如同植物的茎和果实一样紧密相连。接着,诗人指出古代的名在于默默无闻,而现在的实却如同浮华的装饰。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现代社会过分追求名利的不满。 然后,诗人提到子州善卷等人,他们是古代的贤人,他们的名声并不是靠争名夺利得来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德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诗人感叹这些人即使在世俗的眼光中得到了成功,但他们仍然没有摆脱冥冥之中的命运。 接下来,诗人谈论了自己的弟子们,他们看似标新立异,但他们的行为动机依然需要通过仔细观察才能分辨清楚。诗人用“叶零零兮秋暮半凋,花片片兮春暖齐发”来形容他们的状态,暗示他们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坚持自我。 最后,诗人以禅者的身份对友人善暹进行劝诫。他提醒善暹,尽管他曾经有崇高的理想,但他也应该学会面对世俗的质疑和批评。同时,他还提醒善暹要认识到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逃避命运的安排。在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豁达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善暹首座》是南宋时期诗僧释重显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的诗人经历了金兵入侵、南宋建立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释重显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游历各地名山古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和佛教同道。这首诗是他为送别好友善暹首座所作,表达了他们对友情、人生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在同一时间段内,南宋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复杂多变。金兵南侵使得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后,虽然偏安江南一隅,但仍有许多有志之士努力寻求国家振兴之道。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释重显作为一名僧人,他的诗歌创作既有对佛教教义的思考,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