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友续辞 合蕈
我取友兮得合蕈,山深树底风不进。
弹子团栾敷未敷,飞儡腾猿毋口粗。
藤花迷,豆花肥,所思兮焉可遗,溪山撩乱将安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所结交的朋友就像是那山林深处的蘑菇,他们深藏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不被世俗的风气所影响。我们就像那些未成熟的弹子,彼此亲密无间地相处着。我们的友谊如同轻盈的飞禽与灵动的猿猴一样,不需要过多言语的修饰。在这美丽的花海之中,我们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美好,却总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去完善
释义
1. "我取友兮得合蕈":合蕈是一种蘑菇,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在山中采蘑菇的时候交到了朋友。
2. "山深树底风不进":这句描写了深山中的环境,风吹不到,非常安静。
3. "弹子团栾敷未敷":弹子是指弹出的小球或物体,团栾是指圆形的物体,这句描述了小石子散落的样子。
4. "飞儡腾猿毋口粗":飞儡是木偶,腾猿是猴子的意思,这句诗是说在山中看到这些动物活泼的样子。
5. "藤花迷,豆花肥":这句写的是山间野花的美丽,藤花和豆花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野花。
6. "所思兮焉可遗":我所思念的人啊,怎么能忘记呢?
7. "溪山撩乱将安归":这句是诗人思考的问题,要回到哪里去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合蕈”为题,诗人表达了与好友相聚于深山、野林间的愉悦心情。在诗中,“合蕈”被赋予了象征意义,代表友情与心灵的契合。首句描绘了山中幽静的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中与友人相聚的意境;次句中的“风不进”传达出环境的静谧和友情的真挚。接下来的诗句则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友人之间的亲密互动。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这种美好的留恋之情,以及对未知未来的期待。整首诗通过富有想象力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友续辞 合蕈》是宋代诗人王质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74年,即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靖康之耻、南宋建立等,这些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段时间里,王质的人生际遇也非常丰富。他曾在朝廷任职,后因政治斗争被贬为地方官。在任期间,他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写下了许多描绘山水风光和民生疾苦的诗篇。《山友续辞 合蕈》就是他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在《山友续辞 合蕈》中,王质以蘑菇(合蕈)为主题,通过对蘑菇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的描述,表达了其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认知和利用,以及对生态平衡的保护意识。这种观念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对于现代生态环境保护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