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下视垂杨拂路尘,双峰石上覆苔文。 浓霜满迳无红叶,晚日高枝有白云。 春砌花飘僧旋扫,寒溪子落鹤先闻。 那堪寂寞悲风起,千树深藏李白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谷(851年-910年),字守愚,唐朝末期著名诗人。他的籍贯是江西宜春,出生于书香世家。 郑谷在唐宣宗大中三年(859年)中进士,历任京兆尉、都官郎中等职务。他性格刚直,不畏权贵,曾因为直言不讳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看那低垂的柳枝轻拂道路上的尘土,青石碑上有苔藓覆盖的字迹。 厚厚的霜覆盖了小路,看不到一片红叶;夕阳余晖映在高枝上,几朵白云悠悠漂浮。 春天时花开满园,过路的僧人见落花飘散,便回来清扫;寒冷的溪水边,有鹤儿在嬉戏觅食,率先报知春天的消息。 哪能忍受这寂寞的悲伤之风啊,它们吹过的地方,藏着无数李白的安息之所。
去完善
释义
1. 垂杨:指下垂的柳树枝条。 2. 拂路尘:轻轻擦拭道路上的灰尘。 3. 双峰石:指两座相连的山峰之间的石头。 4. 覆苔文:覆盖着青苔的痕迹。 5. 浓霜满迳:浓厚的霜覆盖了整条小径。 6. 无红叶:没有红叶出现。 7. 晚日高枝:夕阳照在高处的枝头。 8. 春砌花飘:春天时台阶旁的花飘落。 9. 僧旋扫:僧人立即打扫。 10. 寒溪子落:寒冷的溪水声响起。 11. 鹤先闻:鹤首先听到了声音。 12. 那堪:怎能忍受。 13. 寂寞悲风:孤独地感受悲伤的风。 14. 千树深藏:众多树木藏起的地方。 15. 李白坟:李白之墓。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郑谷的一首描绘松树的诗,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展示出一幅宁静而壮美的自然景象。首联写松树傲然挺立,枝条低垂于道路两旁,拂去路上的尘埃;而石上的双塔,则覆满了青苔,显得沧桑而又神秘。颔联中,浓霜覆盖了整条小路,然而没有一片红叶点缀其中,傍晚时分阳光照耀在高高的树枝上,还有悠悠的白云在其中流转。颈联诗人继续刻画松树的景象,春天时花儿飘落,僧人一边扫去落花,一边继续修行;寒冷的溪水边,松子落下,惊醒了原本在休憩的仙鹤。尾联则是抒发情感,当寂寞的风吹起时,千株松树掩映着李白的坟墓,让人不禁感慨万千。整首诗,诗人通过对松树的形象描写,表现出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郑谷,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松》一诗为世人所推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末五代时期(约公元9世纪),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也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郑谷的一生中,他曾多次应试科举,但都未能成功。他曾担任过地方的官吏,后因战乱而离职。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困苦。这些经历使他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 唐末五代时期,社会矛盾激化,战乱频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这个时期也是诗歌创作的繁荣时期,许多诗人都在这个时期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郑谷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他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注。 《松》这首诗描绘了松树的高尚品质,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通过对松树的描绘,郑谷也表达了他自己的人生态度: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这种人生态度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反映了他对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