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二绝
风将好梦到兰亭,惊觉虚檐九子铃。
老眼醒来地着处,倚楼检校树头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清明二绝》是宋代诗人洪咨夔创作的两首咏清明时节的诗。这里选取其中一首作为例子。
1. 风将好梦到兰亭:这句诗中“兰亭”指的是浙江绍兴的兰渚山下的一个亭子,是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的地方,后来成为书法圣地。“风将好梦到兰亭”意指清明时节的风吹入梦境,使人想起美丽的兰亭景色。
2. 惊觉虚檐九子铃:这句诗中“虚檐”指的是建筑物屋檐下的空间,也可以泛指屋顶;“九子铃”是一种铜制的挂饰,形状像铃铛,挂于房檐下或佛塔上,风吹时发出声音。这句诗意为诗人被檐下九子铃的铃声惊醒,表示在美好的梦境中被现实唤醒。
3. 老眼醒来地着处:这句诗中“老眼”指的是年老的眼神或者视角;“醒来地着处”意为清醒后的地方,也可以理解为在清明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醒来的地点。
4. 倚楼检校树头青:这句诗中“倚楼”是倚靠在楼上的意思;“检校”是检查、校验的意思;“树头青”是指春天树木发芽,绿意盎然的景象。这句诗表达的是诗人倚靠在楼上,欣赏窗外春天的美景,同时也在感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去完善
赏析
《清明二绝》是南宋诗人洪咨夔的一首七言绝句,作品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心情。
首句“风将好梦到兰亭”,用“好梦”一词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而“兰亭”则让人联想到王羲之的《兰亭序》,象征文人墨客聚会的地方,此处可以看作是诗人心中理想的地方。诗人以“风将好梦到兰亭”来形容自己在梦中寻找到理想之境。
次句“惊觉虚檐九子铃”,则是描述诗人在美梦中被檐下悬挂的九子铃惊醒的场景。这一句笔锋一转,由虚幻的美好梦境回到现实世界。“惊觉”、“虚檐”以及“九子铃”都表明了诗人的心态在瞬间发生了转变。
第三句“老眼醒来地着处”,表现诗人从梦境回到现实的过程,"老眼"暗示了诗人的年纪和阅历,这句意思是说诗人睁开眼睛看到周围的景物。“地着处”则是说诗人睁眼所看到的位置。
末句“倚楼检校树头青”, 诗人登上高楼,眺望周围景色,其中“树头青”是清明时节的典型景象,象征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自然界。同时,诗人以“检校”一词表达自己细心观察生活细节的态度。
总体来看,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风物和景观,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诗句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