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
碧玉眼睛云母翅,轻于粉蝶瘦于蜂。
坐来迎拂波光久,岂是殷勤为蓼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她的眼睛如碧玉般美丽,翅膀如同云母般轻盈。她比粉蝶更轻巧,比蜜蜂更苗条。静静地坐在那里,任凭水波轻轻拂过。她并非特意为了蓼草丛而如此悠闲。

去完善
释义
1. 蜻蜓:昆虫纲蜻蜓目动物的通称。体形优美,善于飞行。
2. 韩偓:唐朝诗人,代表作有《香奁集》等。
3. 碧玉:绿色的宝石,此处形容蜻蜓的眼睛明亮如宝石。
4. 云母:矿物质,具有光泽,可用于制作镜片等。此处形容蜻蜓翅膀的透明质感。
5. 粉蝶:蝴蝶的一种,通常指体型较小的蝴蝶。
6. 瘦于蜂:形容蜻蜓体态轻盈。
7. 迎拂:迎着微风轻轻摇动。
8. 波光:水面的反射光线,比喻水面荡漾的光影。
9. 蓼丛:蓼是一种草本植物,蓼丛即指生长蓼草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蜻蜓》韩偓这首描绘了蜻蜓的独特之美,蜻蜓如玉的绿色眼珠和云母般的翅膀使得它在众多昆虫中独树一帜。它的轻盈体态介于粉蝶与蜜蜂之间,展现出一种别样的精致。在诗歌中,蜻蜓停留在水面上,随风摇曳,闪耀着波光粼粼的光芒。然而,诗人认为这种美丽的景象并非蜻蜓为了迎合水草而卖力地舞动,而是其自然本性的体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蜻蜓》这首诗是晚唐诗人韩偓所创作的。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中晚唐之交的公元9世纪末期,那时唐朝已经进入衰败阶段,朝政腐败、民生疾苦,但诗歌创作仍非常活跃。
韩偓是晚唐著名文人,他在这一时期经历了坎坷的人生历程。他曾入仕朝廷,却因正直敢言被排挤罢官,晚年归隐江南。这期间,他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兴亡,并通过诗歌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感。
在这一时期,晚唐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战争频发,民生疾苦,这些都为韩偓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百姓的同情。这种时代背景下,韩偓通过观察蜻蜓这一微小生物的生活习性,将视角引向广阔的宇宙世界,表现出一种深远的哲学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