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花
曾愁香结破颜迟,今见妖红委地时。
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担心含苞待放的花朵难以快速盛开,现在看到鲜艳的花朵凋谢在地上。如果是多情的生物怎么会不哭泣呢?夜幕降临,风雨交加,仿佛在为美丽的西施举行葬礼。

去完善
释义
1. 愁:担忧、忧虑。
2. 香结:借指花朵凋谢。
3. 破颜迟:形容花开得慢。
4. 妖红:鲜艳的红花。
5. 委地:落在地上。
6. 西施:古代越国美女,这里比喻落花。

去完善
赏析
《哭花》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一首诗,描绘了花的凋谢和失落之情。首句“曾愁香结破颜迟”,作者以拟人化手法描绘花朵开放时的美丽,以及期待已久的瞬间。次句“今见妖红委地时”,则以婉惜的口吻描述花儿凋零、满地落英的情景。在第三句“若是有情争不哭”中,诗人感慨不已:如此美好的花儿,如果有情感的话,面对自己的衰败,怎能不悲痛落泪?最后一句“夜来风雨葬西施”,则寓意花儿如同美人西施般消逝,被无情的风雨所吞噬,令人哀怜。整首诗通过感叹花的美好与易逝,抒发了人生无常、时光荏苒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哭花》是唐代诗人韩偓创作的一首咏物抒怀诗。这首诗描绘了美丽的花儿凋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惋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时间:公元901年(唐昭宗天复元年)左右。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间段里,韩偓正处于政治动荡时期。当时唐朝皇室权力逐渐衰弱,宦官和权臣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韩偓作为翰林学士,虽然有一定的政治地位,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的仕途并不顺利。
这一时期的背景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宦官势力逐渐坐大,严重威胁到皇帝的统治;二是地方割据势力崛起,导致中央政权逐渐衰落;三是民间疾苦,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样的环境下,韩偓通过对花的哭泣,表达了他对时代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