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侍女动妆奁
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泪。
懒卸凤凰钗,羞入鸳鸯被。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女仆们整理着她们的梳妆盒,故意惊醒沉睡的人。她们不知道那个人其实没有入睡,只是背过身去偷偷地流泪。她不愿卸下头上的凤凰钗,也不好意思进入鸳鸯被中休息。时不时看到那一盏孤灯,它在烟雾中摇曳,仿佛金色的麦穗一样。

去完善
释义
1. 生查子:词牌名。
2. 侍女:指婢女。
3. 动妆奁:打开梳妆匣。
4. 故故:故意,特意。
5. 本未眠:实际上没有睡觉。
6. 背面:背后。
7. 偷垂泪:偷偷流泪。
8. 凤凰钗:镶嵌有凤凰图案的发饰。
9. 鸳鸯被:绣有鸳鸯图案的被子。
10. 时复:时常。
11. 残灯:快要熄灭的油灯。
12. 和烟:烟雾缭绕。
13. 金穗:金色的流苏。

去完善
赏析
《生查子·侍女动妆奁》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一首描绘女子情感的诗。诗中通过侍女在女子妆奁前的举动,表现出女子的思绪和感情。
首句“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描述了侍女在女子妆奁前的举动,故意惊醒了正在睡觉的女子。这句诗暗示了女子内心的波澜,可能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或者心事重重。
接下来的两句“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泪”,描绘了女子并未真正入睡,而是在背对着侍女偷偷流泪。这句诗进一步揭示了女子内心的痛苦和不甘,也许是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
接着的“懒卸凤凰钗,羞入鸳鸯被”,表现了女子不愿卸下凤钗,也不愿进入鸳鸯被中。这两句诗展现了女子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可能是不愿意面对现实的困境,也可能是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家庭的期待。
最后两句“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描述了女子不时看到残灯,和烟雾一起坠下金穗。这句诗象征了女子心中的希望和失望,可能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过去的怀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女子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纠葛,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生查子·侍女动妆奁》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一首描绘女性形象和表达人生哲理的小令。这首词创作于晚唐时期,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朝政腐败,民生疾苦。
在创作这首词时,韩偓正处于人生低谷期。他曾受到皇帝的重用,担任翰林学士,但由于直言敢谏,得罪权贵,最终被贬为南阳尉。这一人生变故使他深刻体会到了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在同时间段内,唐朝已经进入晚期,政治腐朽,宦官专权,边疆战乱频发,人民生活困苦。在这种背景下,韩偓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既感慨于女性的美丽与柔弱,又忧虑国家的命运与前途。因此,他在词中通过对女性形象的描绘,传达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