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林益之母
所天之托半途蹉,刚把初心与岁磨。
家法子孙多令器,门风文武两殊科。
犹余三釜似荣矣,未拜五花如命何。
自有彤编为不朽,断机那枉费工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你所托付的事情已经进行了一半,但在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挫折。开始时的心意和目标受到了岁月的磨砺。你的家族有很多有才华的子孙,他们在文学和武艺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尽管生活还不是很富裕,但你们家庭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家风。我相信,你们家庭的辉煌会延续下去,你们的愿望也终会实现。而这一切都会载入史册,成为永恒的记忆,所以说浪费精力去担忧是毫无意义的。
去完善
释义
所天:指丈夫。
蹉:挫折,耽误。
初心:最初的心愿,最初的打算。
岁磨:岁月的消磨。
家法:家庭的规矩,家风。
令器:指有才能的人。
门风: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
殊科:不同的类别,这里指文治武功两个方面。
三釜:三釜之养,指微薄的俸禄。
五花:指五等封诰,古代对官员妻子死后赐予封诰的等级制度。
彤编:史书,古代史书记载所用皆为红色,故称。
断机:断织之喻,比喻母亲教子有方。
去完善
赏析
《挽林益之母》这首诗是诗人曾丰悼念亡友母亲的作品。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思考,展现了林母一生的德行和精神风貌。
首联以“所天之托”开篇,意指母爱无私、深沉的寄托。然而“半途蹉”却让人深感遗憾,意味着母亲的过早离世。紧接“刚把初心与岁磨”,诗人以“初心”和“岁磨”对比映衬,表达了岁月虽流逝但母爱之坚韧不减。
颔联诗人赞美林母的家族家风,称颂其子女皆为人中龙凤。“家法”代表家训,使子孙成为贤德之人;“门风”寓指家族精神传承,即文武双全的品格。
颈联则通过对家庭景况的描绘展现诗人内心的惋惜之情。“犹余三釜似荣矣”暗含家境虽然并不宽裕,但却充满祥和之气。而紧接着的“未拜五花如命何”则是诗人痛惜亡友的母亲临终之前未能享受到更好的生活。
尾联“自有彤编为不朽,断机那枉费工夫”则表明,即使那些普通的慈爱、家教之功看似微小,但在诗人眼中,这些点点滴滴已然足够让世人铭记这位伟大的女性。
整首诗情感真挚,对母亲的赞誉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和对故友的深厚感情。诗人以哀而不伤的文字表达了对亡友母亲的哀悼之情,同时也传递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南宋时期,诗人的名字叫曾丰,他创作了这首《挽林益之母》。那个时代,社会动荡不安,许多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诗人曾丰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方面要面对现实的不公和困苦,另一方面又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理想。
在这段时间里,曾丰的人生际遇也十分曲折。他曾担任过一些地方官职,但在官场上并不得意。他的诗歌创作,既是对自己生活的记录,也是对时代的反思。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关切。
这首诗是曾丰为悼念林益之母而创作的。在那个特殊时期,许多人因为战争、疾病等原因失去亲人,这种痛苦是难以言表的。曾丰用他的诗歌,表达了人们对逝者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