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新淦陆伯仁过我钱塘逆旅中漫出诗篇辄蒙赏音敬赋短章相谢

标题包含
新淦陆伯仁过我钱塘逆旅中漫出诗篇辄蒙赏音敬赋短章相谢
自从删变雅,谁复许离骚。 顾我知音少,逢君著眼高。 江山成疾锢,笑语破愁牢。 勿浪相镌切,姑从痒处搔。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曾丰(1036-1107),字幼度,号知稼翁,江西南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之弟。 曾丰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历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自从精简优雅,谁还念《离骚》? 知我心者甚少,得君赏识亦不易。 江山如画,却似疾病的枷锁;笑语欢歌,却能破除忧愁的桎梏。 不必过多挑剔,暂且从痛处着手解痒。
去完善
释义
1. 自从:表示从某人或某事发生之后的时间开始。这里指自从儒家经典《诗经》被删减和改编以来。 2. 删变雅:指《诗经》中经过删减和改编的“雅”诗部分。 3. 谁复:疑问代词,意思是“谁再”。 4. 许离骚:指《离骚》这部作品。这里可能暗示由于《诗经》的删减和改编,使得像《离骚》这样富有激情的作品不再受到推崇。 5. 顾我:相当于“看我现在”,表示对当前处境的反思。 6. 知音少:指真正理解自己、赏识自己的人很少。 7. 逢君:与“顾我”相对,表达对对方的尊敬。这里指遇到陆伯仁这样的知己。 8. 著眼高:形容陆伯仁的眼光独到,善于欣赏和发现别人的优点。 9. 江山成疾锢:指作者因长期奔波于各地而积劳成疾。 10. 笑语破愁牢:指通过轻松的谈话来驱散心中的忧愁。 11. 勿浪:即“勿滥”,指不要过于夸张或过分追求。 12. 相镌切:相互切磋、琢磨,指与朋友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13. 姑从痒处搔:比喻针对问题的关键所在采取措施。这里的意思是让我们暂时放下诗歌的创作和鉴赏,轻松地谈论其他话题。
去完善
赏析
《新淦陆伯仁过我钱塘逆旅中漫出诗篇辄蒙赏音敬赋短章相谢》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与知己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文学品味。在诗中,诗人提到自从删除了《诗经·雅》的部分,很少有人再能欣赏到《离骚》的美妙。这表明诗人与陆伯仁都具有高雅的文学品味,能够理解并欣赏彼此的作品。 诗人表示自己很少遇到像陆伯仁这样的知音,对方的鉴赏能力非常高超。他们在旅途中相遇,共同探讨诗歌,使得原本沉闷的旅程变得愉快起来。诗人还提醒对方不要过于挑剔,应适当满足自己的需求,如同搔痒一样,适度即可。这首诗通过描述与知己之间的交往,表达了对真挚友谊的珍视和对高尚品味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新淦陆伯仁过我钱塘逆旅中漫出诗篇辄蒙赏音敬赋短章相谢》是宋代诗人曾丰所作。诗题中的“新淦”是江西的一个地名,而“陆伯仁”则是作者的友人。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1279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历史阶段。金兵南侵,导致北宋灭亡,康王赵构在南方建立了南宋政权。这一时期,国家分裂,战乱不断,百姓生活困苦。文人墨客们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他们的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曾丰作为南宋的一位文人,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这个时代的深刻影响。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文学的热爱。他通过与陆伯仁的诗篇交流,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彼此的欣赏和尊重。此外,诗中还透露出曾丰对战乱时期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些情感都充分展示了他作为一个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