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舟入平流

标题包含
舟入平流
危机垂跌又平过,宿处扪心幸盖多。 初月曲如钩倒挂,长江平似镜新磨。 四听群动诒音寂,中有一禽呼字讹。 万念俱灰眠即熟,终宵无梦入南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曾丰(1036-1107),字幼度,号知稼翁,江西南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之弟。 曾丰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历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面临的危机已经度过,歇息时扪心自问感谢幸运庇佑。 弯月像挂着的钩子,长江则像刚打磨过的镜子般平静。 四周寂静只听到各种声音,其中有一只鸟叫得有点走调。 放弃所有想法安然入睡,整夜无梦未入南柯一梦。
去完善
释义
1. 危机:比喻处境困难或险恶。 2. 垂跌:形容下跌的状态。 3. 宿处:住宿的地方。 4. 扪心:抚摸胸口,表示自我反省。 5. 幸盖多:侥幸地蒙受了许多恩惠。 6. 初月:新生的月亮。 7. 曲如钩:形容月亮的形状弯曲如钩子。 8. 倒挂:指挂在天空中。 9. 长江:中国的一条重要河流,这里泛指大江大河。 10. 平似镜:形容水面平静如同镜子。 11. 新磨:指新近打磨过的镜子。 12. 四听:四面八方都听到。 13. 群动:各种动物活动。 14. 诒音:声音传播。 15. 寂:寂静无声。 16. 中有一禽呼字讹:意指在寂静的夜里,突然传来一声鸟叫,但这声鸟叫的音节却显得有些模糊不清。 17. 万念俱灰:所有的想法和期望都破灭了。 18. 眠即熟:入睡很快。 19. 终宵:整个夜晚。 20. 无梦入南柯:没有做梦进入南柯一梦的境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舟入平流》以诗人的舟行江上为背景,描述了旅途中的一些所见所闻。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描绘,展现了夜泊长江的平静与寂寥。 首联“危机垂跌又平过,宿处扪心幸盖多”,表达了诗人渡过险境的喜悦和对安稳栖息处的感激。“危机垂跌”形容险境已经度过,“平过”表示平安度过,表现出诗人对于危险的敏感和警惕。同时,“扪心幸盖多”一句则表达了对旅途中得到庇护的感激之情,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珍视。 颔联“初月曲如钩倒挂,长江平似镜新磨”,通过描绘夜空中的弯月和平静如镜的江水,展现出江南水乡的美景。诗人运用“曲如钩倒挂”和“平似镜新磨”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夜泊江上的宁静与美好。 颈联“四听群动诒音寂,中有一禽呼字讹”,则是通过叙述周围环境的静谧和自己的听觉感受,来表现夜的寂静。尽管四周声音沉寂,但诗人敏锐地捕捉到了一声禽鸟的叫声。这一声异响使得本已沉寂的夜晚显得更加静谧,凸显出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感。 尾联“万念俱灰眠即熟,终宵无梦入南柯”,是诗人对自己的心灵状态的描述。在经历了漫长的旅程和危机过后,诗人感到身心俱疲,陷入了一种万念俱灰的状态。然而,正是这种心灵的疲惫,使他能够在夜晚入睡时忘却一切杂念,进入一种无梦的境地。这里的“南柯”一词,来源于唐代李公佐的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寓意人生的短暂和虚幻,表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豁达与超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舟入平流》是南宋诗人曾丰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江南水乡乘船游玩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南宋时期(1127-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时期,江南地区尤为突出。在这个时期,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喜欢游历山水,欣赏江南水乡的美景。因此,我们可以推测这首诗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 其次,我们要了解一下作者曾丰的人生际遇。据史书记载,曾丰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官员,他曾任江西赣州通判等职。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曾多次参与军事防御工程的建设,为国家的安定做出了贡献。然而,他在仕途上并未取得很高的成就,这使他更加珍视平民百姓的生活和自然风光。 最后,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下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南宋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唐宋转型期。在这个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文人地位得到提高;同时,经济发展,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这些都为文人士大夫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空间,使他们得以在诗歌、绘画等方面展示自己的才华。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舟入平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曾丰在南巡江南水乡时所作,描绘了他对宁静生活和美丽风景的热爱。在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手法,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民间生活的关注和对国家安定和谐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