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飞蓬自解

标题包含
飞蓬自解
有底重安土,若为轻徇流。 羞随草木腐,乐与汗漫游。 凡是性如水,固然生若浮。 勿嗤吾潦倒,天地海之沤。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曾丰(1036-1107),字幼度,号知稼翁,江西南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之弟。 曾丰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历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基础,不应该轻易地被世俗所左右。 不愿意像草木一样慢慢腐烂,而愿意像水和汗那样快乐地流淌。 生命如同水一样,是自然而然地流动,没有什么可以束缚它。 不要嘲笑我现在的失意,因为这不过是大海中一朵泡沫的存在。
去完善
释义
1. 底:什么。 2. 安土:安居故土。 3. 若为:如何;怎样。 4. 轻徇流:轻易地顺从流动的水,这里指随意漂泊。 5. 羞随:不愿跟随。 6. 草木腐:指草木腐烂,意指死亡。 7. 乐与:乐于同……一起。 8. 汗漫:无边无际。 9. 性如水:本性如同流水般随和。 10. 固然:当然如此。 11. 生若浮:生活如浮云般无定。 12. 勿嗤:不要嘲笑。 13. 吾:作者自称。 14. 潦倒:沉沦。 15. 海之沤:海洋中的泡沫,比喻短暂而渺小的事物。
去完善
赏析
《飞蓬自解》这首诗是诗人曾丰的一首哲理诗,通过描绘“飞蓬”这一形象,传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思想观念。在诗人笔下,飞蓬象征着一种无拘无束、自由飘荡的生命状态。这种生命态度与生活哲学在诗歌中表现得十分鲜明。 首联,“有底重安土,若为轻徇流”,这两句点明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人生应该注重安定的生活,还是追求自由自在、无所拘束的生活方式?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矛盾和困惑。在这里,“安土”代表了稳定、安定的世俗生活,而“徇流”则暗示了随波逐流、自由自在的人生方式。这种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 颔联,“羞随草木腐,乐与汗漫游”,这是对诗人价值观的进一步揭示。他不愿像草木那样平凡无奇地度过一生,而是选择与汗水相伴,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这种精神境界,显示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颈联,“凡是性如水,固然生若浮”,这两句是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总结。他认为,生活的真谛就像水一样,有时平静,有时汹涌;人的生存也像浮在水面的泡沫,短暂而脆弱。这种人生观使得诗人更加珍惜当下,勇敢面对生活的种种困境。 尾联,“勿嗤吾潦倒,天地海之沤”,这是诗人对自己人生态度的坚定宣言。他告诉人们,不要嘲笑他的生活方式,因为他正像大海中的一颗小水泡,虽然渺小,却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这句话充分展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飞蓬自解》是南宋诗人曾丰的一首词。此词大约作于宋宁宗嘉泰年间(公元1201-1204年)。当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金朝相对峙。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曾丰正值中年,任江西上高县令。他关注民生疾苦,提倡廉政爱民。然而,由于时局动荡,他在官场上的抱负难以施展。他曾多次辞官,但都未能如愿。在这样的背景下,曾丰写下了这首《飞蓬自解》。 诗中,“飞蓬”象征着诗人自己的处境,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感慨。通过描绘飞蓬的飘零,诗人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忧虑和对国家的担忧。同时,他也表达了要像飞蓬那样,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自我解脱的心态,勇敢地面对现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