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郡斋与济叔薰卿论文

标题包含
郡斋与济叔薰卿论文
著书夫岂易乎云,不自鞭心不策勋。 望道初犹未之见,言天终可得而闻。 囿于有极非皇极,概以无文是至文。 万一未能全免俗,宁为八卦易三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曾丰(1036-1107),字幼度,号知稼翁,江西南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之弟。 曾丰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历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撰写书籍并非易事,需要自我鞭策与努力不懈。 起初看道不明其理,最终通过实践和思考终会领悟。 局限于有限的事物而非极致真理,以无为无欲的方式达到至高境界。 即使不能完全摆脱世俗的束缚,也要尝试着改变固有观念,追求真理。
去完善
释义
"著书夫岂易乎云,不自鞭心不策勋":这句话中的"著书"指的是撰写书籍或者文章。"夫"在这里作为发语词,无实义。"岂"表示反问语气。"易乎云"即"容易吗?""自鞭心"指自我鞭策,严格要求自己。"策勋"是指立下功劳或功勋。这两句话大意是:编写书籍和文章谈何容易,不能自己鞭策自己的心志就不能建立功勋。 "望道初犹未之见,言天终可得而闻":"望道"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追求真理。"犹未之见"表示还不能完全理解。"言天"代指谈论天地自然之道。"终可得而闻"表示最终能够理解并传播这些道理。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刚开始追求真理时还不太理解,但是谈论天地自然的道理最终能够被理解和传播。 "囿于有极非皇极,概以无文是至文":"囿于"指局限于。"有极"是指有限的事物或领域。"皇极"这里应该指最高准则或真理。"概以"表示认为、以为。"无文"是指没有文采的文章。"至文"是指最好的文章。这两句话大意是:局限在有限的领域内就不是最高的真理,没有文采的文章反而可能是最好的文章。 "万一未能全免俗,宁为八卦易三坟":"万一"表示假如、如果。"未能全免俗"指无法完全摆脱世俗的影响。"宁为"表示宁愿成为。"八卦"是中国古代的八卦理论,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三坟"是中国古代的三坟五典的文献记载,泛指古时的经典著作。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自己无法完全摆脱世俗的影响,宁愿像八卦一样传承经典,也不愿意忽视三坟等重要的文献资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曾丰的作品,表达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看法和态度。诗中透露出他坚持追求真理、注重内涵的个性。 第一句“著书夫岂易乎云”反映了作者对于写作的观点,他认为写作出书并不是轻易的事情,需要不断自我鞭策和提升。第二句“不自鞭心不策勋”则强调了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有恒心和毅力,不能急于求成。 接下来的两句“望道初犹未之见,言天终可得而闻。”描绘了作者追求真理的过程。虽然开始时可能仍感到迷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会获得属于自己的领悟和见解。 紧接着,第四句和第五句“囿于有极非皇极,概以无文是至文。”表明了作者认为真正的文学作品不应该局限于世俗的规则和框架,而是应该以简约的文字传递出深远的意境。 最后两句“万一未能全免俗,宁为八卦易三坟。”则是作者对自己的提醒和期许,如果他的作品没有完全摆脱世俗的影响,那么他会选择用简洁的文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敬畏之心,以及他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简约表达的推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郡斋与济叔薰卿论文》出自宋代诗人曾丰之手。创作时间是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 在元丰年间,曾丰虽为地方官吏,但他心怀抱负,关心国家大事。他与济叔、薰卿两位友人常在郡斋聚会,一起谈论文学和时政。然而当时正值王安石变法时期,政治环境复杂,士人阶层分化严重,导致曾丰的仕途并不顺畅。在这样的背景下,曾丰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治乱的关注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此外,宋代文学发展迅速,古文运动影响深远,许多文人致力于文学改革和创新。曾丰作为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积极倡导改革文风,提倡实学精神。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质朴著称,既有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关切。这首《郡斋与济叔薰卿论文》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