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偈颂十七首 其八

标题包含
偈颂十七首 其八
有意待不来,无心忽会面。 顶发垂丝,眼光如电。 说尽湖海风波,论量柴米贵贱。 更有一处少人知,也是重安眼上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智愚,俗姓陈,字无智,号虚堂,法号释智愚,南宋时期禅宗高僧。他生于1185年,卒于1269年,享年84岁。 释智愚出生于浙江台州临海县(今浙江省临海市)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有心等待却迟迟不来,不经意间却意外相遇。 乌黑的头发垂在肩上,明亮的眼神如同闪电一般犀利。 谈论着五湖四海的风波趣事,议论着米粮柴火的价钱高低。 还有一处鲜为人知的地方,那就是重新装饰过的眼睛上方的眉毛。
去完善
释义
1. "有意待不来":指有意等待却无法实现。这里指期待的人和事总是难以得到。 2. "无心忽会面":指在不经意间意外地相遇。这里的"无心"是佛教中的无念无想的境地,强调顺其自然。 3. "顶发垂丝":古人将头发编成丝状下垂至肩,这里形容僧人剃度后的头型。 4. "眼光如电":形容目光犀利,洞察一切。 5. "说尽湖海风波":描述世间的风波与无常。"湖海"在此代表五湖四海,意指整个世界。 6. "论量柴米贵贱":讨论生活琐事,比喻关注现实世界的问题。"柴米"为生活必需品,代指日常生计;"贵贱"表示不同事物的价值对比。 7. "更有一处少人知":暗示有更深层次的道理或智慧鲜为人知。 8. "也是重安眼上眉":重新审视事物本质,看清真相。"重安眼上眉"是指再次把眼睛上的眉毛整理好,形象地表示重新审视的态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绝妙的修辞和隐喻展示了生活中的不期而遇和人生哲理。诗人通过描述意象“有意待不来,无心忽会面”来传达出生命中的机遇往往是在不经意间出现的,正如古人所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同时,“顶发垂丝,眼光如电”是形容人的端庄仪态与洞察力,表现诗人的观察入微和善于发现。接下来的“说尽湖海风波,论量柴米贵贱”则是象征生活中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表明作者对这个世界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最后两句“更有一处少人知,也是重安眼上眉”意味着在生活中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智慧和美好等待我们去发掘,去实现自我成长和提升。整首诗既有哲理的深度又有生活的广度,展现了释智愚的才情横溢和对人生的独特领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十七首 其八》是南宋时期诗僧释智愚的一首咏物抒怀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264年左右,正值南宋末年,山河破碎,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释智愚在此时期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早年出家为僧,因悟性极高而受到尊贵的礼遇。然而,随着南宋的衰亡,社会政治环境发生剧变,他也因此受到了冲击,被迫四处流浪,寻找安身立命之地。这段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也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人生哲理和深刻的历史反思。 同时期,南宋政权逐渐衰落,蒙古铁骑入侵中原,民生疾苦,社会矛盾激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释智愚以一位僧人独特的视角,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出对世事无常、生死轮回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和民众苦难的忧虑。这种深沉的情感和对时代的敏锐洞察力,使他的诗歌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