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恭和家大人鬻田训子诗韵

标题包含
恭和家大人鬻田训子诗韵
凶年满目灶无烟,籴贵家贫且鬻田。 虽暂忧饥茅屋下,终期射策玉墀前。 文辞华实宜撑腹,际运穷通一任天。 有志会须能卒事,岂令久困握空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孙应时(1524年-1580年),字季和,号淮海居士,浙江绍兴人。明朝政治家、文学家。 孙应时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登进...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灾难之年四处愁云惨雾,炊烟不升。米价飞涨使得家庭贫寒不得不卖地。尽管暂时在茅屋中为饥饿所苦,但始终期待有朝一日能在朝堂上展示才华。学识与才华需要不断丰富和充实,机遇与命运则听凭老天安排。只要有志,必定能够实现目标,怎能容忍一直困苦潦倒、束手无策呢?
去完善
释义
1. 恭和:诗人恭敬地以自己的言辞和原诗的韵律相合,创作新的诗篇。 2. 家大人:这里指诗人的父亲。 3. 鬻田:出售田地。鬻,卖。 4. 训子:教导儿子。 5. 凶年:庄稼收成很坏、粮食缺乏的年份。 6. 灶无烟:比喻家境贫困,无法烧火做饭。 7. 籴贵:买粮价格昂贵。籴,买米。 8.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形容简陋的住处。 9. 射策玉墀前:喻指在朝廷中出人头地、功成名就。射策,汉代选拔官员的一种方式;玉墀,宫殿前的台阶,象征朝廷。 10. 文辞华实:文采和内容的虚实。华,浮华;实,实际。 11. 撑腹:充实知识,使自己有才能。 12. 际运:时运际遇。 13. 穷通:命运的好坏、顺利与否。 14. 有志:有志向。 15. 卒事:完成事情。卒,结束。 16. 握空拳:两手空空,一无所有。比喻处境困难。
去完善
赏析
《恭和家大人鬻田训子诗韵》是一首表达家庭困境、激励子女励志的诗。孙应时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在困苦中的坚定志向和对子女的期望。首联描绘了家庭生活的艰难,耕作歉收,炊烟熏绕的灶台都无法燃起烟火;粮价昂贵而家道贫寒,不得不出售土地来维持生活。然而,孙应时坚信这只是暂时的困境,他鼓励家人以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继续奋斗。 颔联传达了尽管他们眼下过着清苦的生活,但期望有一天能够出人头地。他的寄语表达了对儿女们在未来的期许,希望有朝一日他们可以施展才华,为实现家族的理想与荣誉而努力。 颈联则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丰富的文学素养和实干的才能是安身立命之本。此外,孙应时也表达了面对命运的顺逆泰然处之的人生态度,彰显了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 尾联进一步鼓励子女们要持之以恒,付出努力才能实现他们的理想。他提醒家人们不要沮丧,别让贫困成为困扰他们的难题,要有信心,勇敢地追求人生目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恭和家大人鬻田训子诗韵》是南宋诗人孙应时所作。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74年前后,此时正值南宋孝宗时期,南北宋之交,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但文人士大夫内心仍存有忧患意识,这种情绪反映在诗歌之中。 孙应时一生仕途不遂,其父亲也因朝政更迭而被贬谪。在这个特殊时期,孙应时与家人分离,独自在外奔波,生活困苦。他的父亲为了家庭生计,不得不变卖田地,以此训诫儿子珍惜时光、勤奋努力。 这首诗正是反映了孙应时在这种艰难环境下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父亲的敬爱之情。通过对家人的担忧,以及对家族未来的期待,表达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也展现出他对美好未来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