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简簿
少日牛衣尝熟眠,老来驼褐不护寒。
欲呵龟手拈秃笔,怯看冰柱悬疎簷。
东风不解著梅柳,翻作六出欺春妍。
春回腊尽亦何好,但为浮生添一年。
负郭有人如石笋,雪里哦诗自烹茗。
胸中盎盎有天和,户外萧萧尚冰冷。
日炊脱粟不自怜,却念野庐无爨烟。
此忧未知可解否,准拟为君浮酒船。
酒酣倾泻珠百斛,定觉挥毫转神速。
闻道诸公双眼青,岂终遗此丰年玉。
倦游别驾老更贫,自谋惭似龟藏六。
诗来谓我清而臞,我方忍欲将忍饥。
短蓑归钓寒江雪,纷纷世事休嗟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年轻时曾穿着简陋的衣物在牛背上熟眠,
老年时披着粗陋的驼褐也难以抵御严寒。
想要用冻僵的手握紧毛笔,却害怕看到冰柱悬挂在疏阔的屋檐。
春风不懂得让梅柳竞相开放,反而飘起了漫天雪花欺骗春天。
春天回来、腊月已过也没什么好的,不过是为生活多增一岁而已。
城边的人像石笋般耸立,雪地里吟诵诗歌、煮茶自饮。
心中充满和煦的气息,尽管屋外还显得寒冷萧瑟。
自己烹饪粗粮也不觉得可怜,却担忧郊外的茅屋没有炊烟。
这种忧虑是否能得到缓解尚未可知,
我想为你斟满酒船,共度美好时光。
喝得痛快时,挥洒笔墨的速度似乎更快了。
听说诸位文人墨客目光炯炯,难道真会忽略这丰收之年的佳作?
疲于游乐的地方长官老来更加贫穷,自给自足方面做得不如龟兔六愚。
你来信说我清瘦且健康,其实我正忍住欲望忍耐饥饿。
披上短蓑,回归江雪垂钓的行列,纷扰的世界不值得嗟叹。
去完善
释义
1. 牛衣:简易的蓑衣。这里指年轻时穿的简陋衣服。
2. 驼褐:毛制的冬衣。这里指年老时穿的保暖衣物。
3. 龟手:手指冻得麻木的症状。
4. 冰柱:结冰形成的柱子形状物体。
5. 腊尽:农历十二月结束,意指冬天即将过去。
6. 春妍:春天的美丽景色。
7. 六出:雪花的别称。
8. 石笋:形象地描述那位负郭朋友像石笋一样坚定、高耸。
9. 哦诗:吟唱诗歌。
10. 烹茗:煮茶。
11. 胸中盎盎:内心充满欢乐气氛。
12. 日炊脱粟:每天煮饭,比喻简单的生活。
13. 野庐无爨烟:野外的小屋没有炊烟,表示生活条件艰苦。
14. 酒船:用船只运输酒。这里借指饮酒。
15. 珠百斛:形容很多美酒。
16. 丰年玉:指丰收年景的美酒。这里指珍贵的美酒。
17. 别驾:地方长官的副职。这里指诗人自己。
18. 龟藏六:乌龟在危险时把头脚尾巴都缩进壳内,以保护自己。这里指诗人避世隐居。
19. 清而臞:既清高又瘦弱。这里是诗人的自嘲之词。
20. 忍欲将忍饥:忍受欲望以忍受饥饿。这里表达诗人坚韧的精神。
21. 短蓑:蓑衣的一种,较短。这里指渔人的装备。
22. 归钓寒江雪:回归钓鱼的生涯,在寒冷的季节中度过。
去完善
赏析
《次韵答简簿》是一首描绘作者生活、心境与寄寓个人感慨的古诗。诗人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自己面对寒冷世界的孤独无奈和对春天美好的期待。全诗分为九个段落,以“少日”开头,描述了诗人的年轻时代和老年的境况;以“负郭”为中点,反映了诗人在雪中的自得心态;最后以“倦游”结尾,表现出了诗人对生活的厌倦以及对未来的忧虑。这首诗歌在语言风格上,注重用词的凝练和意境的营造,形成了深沉而又空灵的审美效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次韵答简簿》是南宋诗人王炎所作。王炎生活在南宋时期,此时国家正处于金朝的侵略之下,民生疾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种社会现实对王炎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对于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苦难有着深深的忧虑。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50年左右,正值南宋初期。这一时期,王炎任职于政府,但他对政府的腐败和无能感到痛心疾首,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担忧。他的诗歌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在王炎所处的时代,南宋政权刚刚建立,政治腐朽,民生困苦,民族矛盾尖锐。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许多文人志士都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事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国家的命运。王炎也不例外,他以诗为武器,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在诗中,王炎以简簿自喻,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他通过描绘自己的处境,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这首诗歌充分体现了王炎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