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杏花

标题包含
杏花
不学梅欺雪,轻红照碧池。 小桃新谢后,双燕却来时。 香属灯龙客,烟笼宿蝶枝。 临轩须貌取,风雨易离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谷(851年-910年),字守愚,唐朝末期著名诗人。他的籍贯是江西宜春,出生于书香世家。 郑谷在唐宣宗大中三年(859年)中进士,历任京兆尉、都官郎中等职务。他性格刚直,不畏权贵,曾因为直言不讳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不要学梅花骗过雪花,淡淡的红光映照在碧水池塘。 桃树刚刚凋谢之后,双双燕子又飞来的时候。 香气属于赏花的人们,烟雾笼罩着栖息的蝴蝶和树枝。 站在窗前欣赏美景,风一吹就飘散了。
去完善
释义
《杏花》郑谷注释如下: 1. 学:学习,模仿。这里指梅花在雪中开放的情景。 2. 梅欺雪:指梅花开放时的美景,与雪花交相辉映。 3. 轻红:淡红色,形容杏花的颜色。 4. 碧池:清澈的池塘,这里的碧表示绿色。 5. 小桃:指春天开放的桃花。 6. 谢:凋谢,此处指桃花凋谢。 7. 双燕:燕子成双,寓意春天的到来。 8. 却来:再来,表示燕子已经回来过,现在又回来了。 9. 香属灯龙客:指杏花的香气吸引了游客前来观赏。 10. 灯龙客:指游人和灯火通明的地方。 11. 烟笼宿蝶枝:烟雾笼罩着杏树枝头上的蝴蝶。 12. 宿蝶:指栖息在杏树上的蝴蝶。 13. 临轩:靠近窗户,表示诗人观察杏花的角度。 14. 貌取:用眼睛去欣赏和感受。 15. 离披:分散的样子,这里指风雨中的杏花随风飘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杏花》,作者为唐朝诗人郑谷。诗中通过对杏花的描绘,展现了其别具一格的美感和生命力。 “不学梅欺雪,轻红照碧池”两句,诗人以梅花和冰雪的对比,突出了杏花的独特气质:它虽然没有梅花的坚贞和高洁,但却具有自己独特的红色光芒,照亮了碧绿的池塘。这两句既是赞美杏花的美丽,也是对杏花精神的肯定。 “小桃新谢后,双燕却来时”两句,则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循环。桃花凋谢之后,象征着春天的结束,然而燕子却在这时飞来,预示着夏日的来临。这一景象,既是对自然的观察,也是对生活哲理的感悟。 “香属灯龙客,烟笼宿蝶枝”两句,则是通过描绘杏花的香气和烟雾,展现出杏花的魅力。它的香气吸引了赏花之人,烟雾般的柔嫩花瓣则让蝴蝶留恋不已。这两句是诗人对杏花美感的细腻描绘。 最后两句“临轩须貌取,风雨易离披”,则是表达出诗人对杏花的珍视。他认为杏花之美,需要人们仔细去欣赏;而杏花在风雨中的凋零,也让人感受到生命无常的感慨。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 总的来说,郑谷的这首《杏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展现出了杏花的美丽、生命力以及人生哲理。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赞美杏花的诗,更是诗人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和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杏花》是唐朝诗人郑谷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唐懿宗时期,公元874年。这一时期的唐朝已经进入晚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民生疾苦。 郑谷,字守愚,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即以诗才闻名于世。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及第。直到唐僖宗年间,他才考中进士,成为一名官员。 在郑谷生活的时代,唐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唐懿宗在位时,由于政治腐败,宦官专权,百姓生活困苦,导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这场起义持续了数年,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郑谷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民的同情使他创作了许多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杏花》正是其中的一首。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