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铜雀台

标题包含
铜雀台
古台百尺生野蒿,昔谁筑此当涂高。上有三千金步摇,满陵寒柏围凤绡。西飞燕子东伯劳,尘间泉下路迢迢。龙帐银筝紫檀槽,怨入漳河翻夜涛。人生过眼草上露,白骨何由见歌舞。独不念汉家长陵一抔土,玉柙珠襦锁秋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台百尺长满了荒草,过去是谁在这里筑起的高台。上面曾挂有三千金饰的步摇,覆盖着陵墓四周的寒冷柏树和凤凰图案的丝带。西边的燕子飞往东方,而人间的泉水通往地下的道路漫长。龙帐、银筝、紫檀木制成的乐器,都充满了哀怨的声音,这种哀怨的情感如同漳河的波涛在夜晚翻滚。人生就像草上的露水一样短暂,人死后哪里还能看到歌舞。为何不思考一下汉朝的长陵只是一抔泥土,那里的玉棺和珠衣被秋雨锁住呢?
去完善
释义
1. 铜雀台:位于河北临漳县西南的古邺城遗址,为东汉末年曹操所建。 2. 百尺:形容高度,表示很高。 3. 野蒿:野生草本植物,此处指杂草丛生的景象。 4. 当涂高:《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曾筑台以表志向,后来成为铜雀台的代名词。 5. 三千金步摇:形容华丽饰品的贵重。步摇是一种古代妇女的头饰,下垂的饰品会随着走路摇曳摆动。 6. 满陵:即满地,遍山。 7. 寒柏:四季常青的松树。 8. 凤绡:绣有凤凰图案的绸缎。 9. 西飞燕子:寓意离别。 10. 东伯劳:寓意思归。 11. 尘间:人间。 12. 泉下:指地下或黄泉。 13.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14. 龙帐:皇帝的御帐。 15. 银筝:一种筝状乐器。 16. 紫檀槽:指筝声哀婉。 17. 漳河:流经河北、河南等地的河流。 18. 翻夜涛:比喻音乐旋律激荡。 19. 过眼:喻时间短暂。 20. 白骨:这里指古人遗骸。 21. 汉家:指汉朝。 22. 长陵:西汉汉武帝陵墓。 23. 一抔土:极言坟墓之小。 24. 玉柙:墓葬。 25. 珠襦:用珍珠制成的短衣,是汉代贵族入殓时的衣着。 26. 锁秋雨: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阴雨绵绵。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铜雀台的诗词,通过对古代建筑的描绘,以及历史人物的怀念,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联“古台百尺生野蒿,昔谁筑此当涂高”点明主题,描述了铜雀台的古老和破败,昔日的高大建筑如今已被荒草淹没,让人不禁产生一种沧海桑田之感。“当涂高”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意为地位崇高,暗示铜雀台曾经的辉煌。 颔联“上有三千金步摇,满陵寒柏围凤绡”是对铜雀台上昔日繁华景象的想象,步摇是古代妇女的头饰,这里的“三千金步摇”形容嫔妃众多,表现了曹魏时期的繁盛。而“满陵寒柏围凤绡”则描绘了铜雀台的周围环境,寒冷的风吹动着陵墓周围的柏树,与前面的繁华形成对比,传达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哀叹。 颈联“西飞燕子东伯劳,尘间泉下路迢迢”是以燕子和伯劳的意象比喻历史的变迁和人物的命运,燕子和伯劳分别代表春去秋来和生死离别,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荏苒的感慨。同时,“尘间泉下路迢迢”也传达出诗人对人生的无常和生死轮回的思考。 尾联“龙帐银筝紫檀槽,怨入漳河翻夜涛。人生过眼草上露,白骨何由见歌舞。独不念汉家长陵一抔土,玉柙珠襦锁秋雨。”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描绘铜雀台的昔日盛况,以及如今已经化为尘土的历史人物,表达出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对历史的反思。“龙帐银筝紫檀槽”指的是铜雀台上的华丽设施,而如今却成为埋葬古人白骨的坟墓,寓意着繁华终将逝去。最后两句“独不念汉家长陵一抔土,玉柙珠襦锁秋雨。”更是强烈地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让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铜雀台》是元朝诗人陈孚所著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在这一年里,陈孚游历了当时的元朝国都大都(今北京),并在此次旅途中登上了著名的铜雀台。 在陈孚生活的时代,元朝已建立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社会相对稳定。然而,由于元朝推行民族歧视政策,汉族文人的地位较低。陈孚作为一位文人,面临着来自社会和政治层面的压力。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取得功名。这使他对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忧虑和愤懑。 在这次游历中都的过程中,陈孚登上铜雀台,感慨万分。铜雀台曾是东汉末年曹操的行宫,见证了三国时期的兴衰。站在铜雀台上,陈孚回顾历史,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不禁生出悲凉之情。于是,他挥笔写下了这首《铜雀台》,以表达自己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