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本无师住甸阳山庵

标题包含
本无师住甸阳山庵
万松围坐石,大海浴金轮。 不识入城路,唯修成佛身。 出生来虎子,持咒拱山神。 何必工吟苦,机锋自绝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嵎(1167年-1230年),字仲止,号云泉,南宋诗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薛嵎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后来,他在地方...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数不尽的松树围绕着石头,金色的太阳在大海中沐浴。 不记得进入城市的道路,只希望修炼成佛的真身。 诞生的小老虎,持咒保护着山神。 何必非要追求诗意之苦,机智的悟性已让我超脱尘世。
去完善
释义
1. 万松:指众多松树。 2. 石:此处指打坐时用来垫背的石头。 3. 大海:指世俗红尘。 4. 金轮:佛教中象征佛陀的吉祥标志。 5. 不识:不了解,不熟悉。 6. 入城路:通往城市的道路,这里借指红尘俗世的诱惑。 7. 唯修成佛身:只专注于修炼成佛的法门。 8. 出生来虎子:表示生下来就是虎的儿子,即天生勇敢。 9. 持咒:念诵佛经咒语。 10. 拱山神:守护着山神的安宁。 11. 工吟苦:努力创作诗歌的痛苦。 12. 机锋:禅语中寓意深远的话语。 13. 绝尘:断绝与尘世烦恼的联系。
去完善
赏析
《本无师住甸阳山庵》是一首描绘修行者生活场景的禅诗。诗人薛嵎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与佛教意象,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禅修者的精神状态和超脱境界。 首联“万松围坐石,大海浴金轮”,以挺拔的松树和浩瀚的大海为背景,烘托出禅修者心灵宁静、襟怀开阔的形象。同时,“金轮”又暗含佛教意蕴,象征着佛陀的教诲如光明照亮众生。 颔联“不识入城路,唯修成佛身”,表现了禅修者摒弃世俗纷扰,专注于修行的坚定信念。尽管他们可能不了解红尘俗世的复杂路径,但通过持续努力,他们终能成就佛性。 颈联“出生来虎子,持咒拱山神”,进一步强调禅修者以勇猛精进的心态追求智慧,同时表达对大自然神明的敬仰之情。这种心灵与自然的和谐互动,为诗作增添了神秘氛围。 尾联“何必工吟苦,机锋自绝尘”,传达出诗人劝诫世人勿在诗艺上苦苦求索,而要像禅修者那样洞察世事的真相,从而达到超越尘世烦恼的境界。整首诗充满了禅趣哲理,引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本无师住甸阳山庵》是南宋诗人薛嵎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所居住的庵堂景致,以及他在山中的隐逸生活。在这首诗中,薛嵎表达了他的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境界。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薛嵎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政治腐败的时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选择了远离世俗的隐逸生活。薛嵎就是其中之一,他选择在甸阳山庵这个幽静的地方隐居。 其次,我们要关注薛嵎的人生际遇。薛嵎出生于书香门第,年轻时曾担任过官职,但在目睹了社会的黑暗面后,他决定放弃仕途,选择归隐田园。在他的后半生中,他专注于诗歌创作,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最后,我们要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在南宋时期,儒家思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对传统的价值观产生怀疑。在这种环境下,许多文人开始追求个人的精神解脱,寻求心灵的慰藉。薛嵎的这首诗正是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特点。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