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雨花台

标题包含
雨花台
孤云落日倚西风,历历兴亡望眼中。 山入六朝青未了,江浮五马恨无穷。 客愁已付葡萄绿,迳雨空余玛瑙红。 我亦欲谈当世事,无人唤醒紫髯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岳(1232年-1302年),字巨山,号秋崖,南宋诗人。他出生于浙江淳安,祖籍安徽桐城。 方岳年轻时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直到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才中进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孤独的云与即将落下的太阳依靠着西风的方向,那清晰可见的景象充满了历史上的兴旺和衰亡。 山脉连绵进入六朝时期,仍然保持绿意盎然,江上浮着的五匹骏马代表着无穷无尽的遗憾。 客人的忧愁已经寄托在绿色的葡萄酒中,而雨后的小径则留下了红色的玛瑙珠子。 我也想谈论当代的事务,却没有人能够唤醒那个懂得的人。
去完善
释义
《雨花台》是宋代诗人方岳创作的一首描绘金陵名胜雨花台的诗歌。以下是对该诗中部分词句的注释: 1. 孤云:形容孤独无依的状态。这里用来描绘雨花台上孤独的景象。 2. 落日:指夕阳。这里用来表现时间的流逝。 3. 西风:从西面吹来的风,通常带有寒冷之意。这里用来衬托出诗人内心的苍凉之情。 4. 历历:清晰明了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诗人眼中所见的六朝往事。 5. 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都以南京为都城。 6. 青未了:形容山色依然青翠,意指历史的痕迹依然存在。 7. 五马:指五位皇帝。这里用来代指历史上的统治者。 8. 客愁:旅人的忧愁。这里用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9. 葡萄绿:指葡萄酒的颜色。这里用来形容诗人的愁绪。 10. 径雨:指经过的道路上的雨水。这里用来形容诗人走过的旅程。 11. 玛瑙红:指玛瑙石的颜色。这里用来形容雨花台的美景。 12. 当世事:指当前的国家大事。这里用来表达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的心情。 13. 紫髯翁:指孙权。这里用来表达对孙权这一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雨花台》是南宋诗人方岳的一首怀古诗。全诗通过描绘雨花台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感慨。 首联“孤云落日倚西风,历历兴亡望眼中”,以孤云、落日、西风等景象勾勒出雨花台的独特风貌。其中,“孤云”象征着诗人孤独的心境,“落日”暗示了国家即将灭亡的命运,而“倚西风”则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奈。同时,“历历兴亡”表明诗人站在雨花台上,亲眼目睹了历代王朝的兴衰成败,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颔联“山入六朝青未了,江浮五马恨无穷”,通过对“六朝”和“五马”的历史典故的引用,进一步阐述了国家的兴衰。其中,“六朝”是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都在南京地区建立过政权。而“五马”则指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割据江淮地区的杨行密建立的吴国。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忧虑以及对历史的感慨。 颈联“客愁已付葡萄绿,迳雨空余玛瑙红”,通过描绘雨花台上的葡萄绿和玛瑙红,表现出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其中,“葡萄绿”和“玛瑙红”分别代表了春天的生机和秋天的萧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同时,“客愁已付”和“迳雨空余”则意味着诗人虽身处美景之中,却无法摆脱内心的忧愁。 尾联“我亦欲谈当世事,无人唤醒紫髯翁”,表达了诗人想要谈论当今时事,却无人愿意倾听的心情。其中,“紫髯翁”是指三国时期的东吴名将周瑜,他以智勇双全著称,是诗人向往的英雄人物。然而,在诗人所处的时代,像周瑜这样的英雄已经不复存在,使得诗人感到孤独和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花台》是宋代诗人方岳创作的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即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在创作这首诗时,方岳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时期。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仕途坎坷,因此在诗中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现实的不满。另一方面,他也通过描绘自然美景来寻求心灵的慰藉。 在这一时期,南宋政权日益衰弱,面临着北方金国的强大压力。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方岳关注民生疾苦,希望通过诗歌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共同为国家的前途命运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