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会次宰臣之韵 其一
风吹香信下丹霄,远望如云共戴尧。
谁诣兽樽心谔谔,独赢经席气飘飘。
千灵已得回春律,万岁何须却老椒。
弗愧阴阳开妙化,先天方许与公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香气随风飘散在天空中,远远望去就像云朵陪伴着帝王。
谁去探索那酒的美味,独自赢得满座的称赞。
万物的灵气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律动,何必再寻求不老仙药。
不为阴阳间的奇妙变化而惭愧,天生的才华才能与人相互成全。
去完善
释义
1. 香信:指春天的气息。
2. 丹霄:云霄,天空。
3. 戴尧:比喻君主圣明。尧,传说中上古中国的贤明君主。
4. 诣兽樽:此处指宴会饮酒之事。兽樽,古代一种酒器。
5. 谔谔:形容直言争辩的谏议之声。
6. 经席:指儒家经典。
7. 飘飘:此处意为才气横溢的样子。
8. 回春律:春天的节奏,指春天复苏的景象。
9. 却老椒:用道家炼丹以求长生不老的观念。
10. 弗愧:意指不因自己的不足而羞愧。
11. 妙化:指神奇的造化之力。
12. 先天:道教术语,指宇宙形成之前的混沌状态。
13. 公调:指共同的规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朝诗人黄裳的一首咏史抒怀之作,描绘了在元会(古代朝廷正旦朝会)之际,群臣唱和、歌颂皇恩的场景。首联“风吹香信下丹霄,远望如云共戴尧”,以风送香气为喻,表达了皇恩浩荡的意象。颔联“谁诣兽樽心谔谔,独赢经席气飘飘”,通过对比群臣在酒宴上异口同声地颂扬皇帝的德政和诗人在座位上独享飘飘之气,突出了诗人的独特地位和心境。颈联“千灵已得回春律,万岁何须却老椒”,表达了国家得到皇恩泽被,民富国强,万岁的祝福已然实现,表达了对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尾联“弗愧阴阳开妙化,先天方许与公调”,借阴阳调和来赞美皇上的德治和对人民的关爱,以此表明只有顺应天意才能达成国泰民安的境界。整首诗结构严谨,韵律优美,充满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和人文情怀,是一首典型的宫廷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元会次宰臣之韵 其一》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人黄裳的诗作之一。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关于创作时间。《元会次宰臣之韵 其一》大约创作于北宋真宗至仁宗时期(998-1063年),具体年份无法确定。这一时期,北宋王朝逐渐走向繁荣,政治相对稳定,文化事业发展迅速,为诗人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其次,关于黄裳的人生际遇。黄裳(1044-1130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他历任地方官吏,政绩显著,后入朝担任要职。他在文学、书法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尤以诗歌著称。黄裳一生经历了北宋晚期风云变幻的政治形势,但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世人的敬重。
再次,关于时代背景。当时北宋王朝与辽、西夏等国并立,局势较为紧张。北宋统治者采取“守内虚外”的政策,加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以求稳定国家政权。在文学方面,北宋时期诗、词、散文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形成了独特的文人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