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经世一元吟
天地如盖轸,覆载何高极。
日月如磨蚁,往来无休息。
上下之岁年,其数难窥测。
且以一元言,其理尚可识。
一十有二万,九千余六百。
中间三千年,迄今之陈迹。
治乱与废兴,著见于方策。
吾能一贯之,皆如身所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地犹如一个大盖子,笼罩着万物,无边无际。
日月如同磨坊里的蚂蚁,不停地运转,永无止歇。
宇宙的时间长度,无法用数量去衡量。
让我们以一元来举例,其中的道理还是可以理解的。
一元共有十二万年,而其中九千多又分为六百个小周期。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们已度过了三千年的时光。
历史上的治乱兴衰,都详细地记载在古籍之中。
我能将它们贯穿起来理解,仿佛亲自经历了这些事件一般。
去完善
释义
1. 皇极经世:《皇极经世书》是一部古代中国的天文、历法、易学及政治、历史的百科全书,由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邵雍(1011-1077)所撰写。
2. 一元:在邵雍的宇宙观中,世界历史分为元、会、运、世四个层级,其中“元”是最大的单位,代表一个宇宙周期,约十二万年。这里所说的“一元”即指一个完整的宇宙周期。
3. 盖轸:指天的穹庐,喻指天地的广大。
4. 磨蚁:形容日月的运行就像蚂蚁在磨盘上一样,永不停歇。
5. 上下之岁年:意指从天上到地下的时间历程。
6. 难窥测:难以预测或计算清楚。
7. 九千余六百:一个元(即一个大轮回)中的时间长度,约为十二万零九千六百年。
8. 三千年:指的是从黄帝时代至今的三千年间的历史。
9. 陈迹:过去的痕迹。
10. 治乱与废兴:指国家的治理情况,包括太平盛世和混乱衰败。
11. 方策:书籍,泛指历史记载。
12. 能一贯之:能够把历史上的事情贯穿起来理解。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皇极经世一元吟》中,邵雍借天地、日月、岁年等意象,探讨了宇宙的无限性和人生的有限性。他以盖轸喻天地,以磨蚁拟日月,表现天地广大无垠,日月循环不息。接着,诗人提出“上下之岁年,其数难窥测”的问题,感叹时间的漫长和难以把握。在诗的后半部分,他试图通过计算一元(12万9千余年)的时间,强调历史的悠久,并指出其中治理与动乱、繁荣与衰败的规律,“皆如身所历”。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哲思,以及诗人对时空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皇极经世一元吟》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易学家邵雍(1011-1077)的杰出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繁荣期。这一时期的邵雍,生活相对稳定,学术研究涉猎广泛,诗歌创作激情洋溢。
邵雍是一位追求宇宙生命规律的学者,他在易学、理学、文学等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关注国家政治、民生问题,倡导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在《皇极经世一元吟》中,他以天地人三才为喻,阐述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律。诗人通过描写四季轮回、日月更替等现象,表达了人类应当顺应自然、遵循道义的哲思。
在北宋时期,社会政治稳定,科技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这种时代背景为邵雍提供了丰厚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他的诗歌以其深刻的哲理、优美的意境而受到后世学者的推崇。同时,邵雍与其他理学家如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等交情深厚,共同开创了北宋理学的繁荣局面。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