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苏伯茂立春日雪
从事青州初入幕,子墨梁园新有作。
春工试手欲成妍,滕六蜚英良不恶。
初看到地润却无,旋喜积威干更落。
铺簷羃砌遍匿瑕,压瘴埋蝗广求瘼。
蓝田种玉夜生苗,吴娃擘茧朝盈箔。
认巢无处疑昏鸦,敛翅有踪惊瘦鹤。
一庭柳絮漾东风,千树梨花醉西郭。
犯寒觅句觉诗清,贾勇行杯疑酒薄。
颇烦造物相料理,顿使幽怀渺绵邈。
回看稚子失啼饥,想见田家尔应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初到青州进入职务,看着子墨与梁园的新作品。春天的脚步尝试展示她的美好,滕六飞来落在优秀的位置。初次见到湿润的土地却没有,但随后喜欢积威渐渐消散。檐下砌上铺满了藏污纳垢的地方,压制瘴气和虫害以广泛寻求疾苦。蓝田种植玉石夜晚生出嫩芽,吴地的女子破茧而出清晨就满布丝绢。寻找到住处却怀疑是昏暗的乌鸦,收起翅膀却惊讶的发现是瘦弱的仙鹤。庭院中的柳絮在东风中荡漾,千株梨树在西边的小城花开如醉。冒着严寒寻找诗句感觉诗意清新,大着胆子行走酒杯怀疑酒味淡薄。稍微麻烦大自然来料理,顿时让我的内心变得遥远无边。回头看孩子失去哭泣的饥饿,想象农民家的人应该也在快乐。
去完善
释义
1.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韵律来创作新的诗篇。
2. 苏伯茂:作者的友人,具体信息不详。
3. 立春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公历2月4日左右。
4. 青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山东半岛中部地区。
5. 入幕:指进入官署或官员的府邸担任幕僚。
6. 子墨:此处指书法家苏轼。
7. 梁园:古代园林建筑群,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附近。
8. 春工:春天的景物。
9. 滕六:古人对雪的拟人化称呼。
10. 蜚英:飞扬的雪花。
11. 润却无:湿润的土地上并无积雪。
12. 旋喜:立刻感到高兴。
13. 积威:积存已久的寒冷天气。
14. 干更落:指雨雪停止,天气转晴。
15. 铺簷羃砌:形容雪花覆盖在屋檐和台阶上的景象。
16. 匿瑕:隐藏了瑕疵。
17. 压瘴:指积雪覆盖了地上的污浊之气。
18. 埋蝗:将蝗虫压在雪中使其无法活动。
19. 广求瘼:广泛解决民生问题。
20. 蓝田种玉:蓝田出产的美玉,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
21. 吴娃:吴地的女子。
22. 擘茧朝盈箔:形容早晨时分,雪花像丝线一样飘落。
23. 认巢无处疑昏鸦:因为下雪,乌鸦找不到巢穴,令人怀疑它们是否昏了头。
24. 敛翅有踪惊瘦鹤:因雪而飞的鹤只看到它们的踪迹,让人们惊讶于它们瘦弱的身躯。
25. 一庭柳絮漾东风:描述院子里柳树上的雪花被风吹动的景象。
26. 千树梨花醉西郭:形容城外千树梨花盛开的美景。
27. 犯寒觅句:冒着严寒寻找诗句。
28. 贾勇行杯:鼓起勇气喝酒。
29. 诗清:诗意清新。
30. 酒薄:酒味淡薄。
31. 颇烦造物相料理:造物主似乎有意安排这场雪。
32. 顿使幽怀渺绵邈:使得作者的心情变得深沉宽广。
33. 稚子失啼饥:指小孩子因为寒冷哭闹着要吃东西。
34. 相看田家乐:想象农民看到这场雪会感到高兴。
去完善
赏析
《次韵苏伯茂立春日雪》是一首描绘立春日降雪景象的诗。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修辞,展现了雪后世界的美丽与生机。同时,诗人表达了因降雪而引起的思考,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诗句“从事青州初入幕,子墨梁园新有作”,描述了诗人在青州的初上任,以及他在梁园的新作品。这里,诗人以自身的经历开篇,为后面的景物描绘做了铺垫。
2. “春工试手欲成妍,滕六蜚英良不恶”,赞美春天是大自然的巧匠,用雪花装扮大地。这里的“滕六蜚英”指的是立春日的降雪,诗人认为这是春天的美好呈现,并非恶劣的天气现象。
3. “初看到地润却无,旋喜积威干更落”,描述了雪初下时,地面尚未湿润,但很快积雪覆盖了干燥的大地,令人欢喜。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降雪的关注和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
4. “铺簷羃砌遍匿瑕,压瘴埋蝗广求瘼”,描写了雪花覆盖在屋檐、台阶等地方,仿佛遮盖了瑕疵。同时,积雪还抑制了瘴气和蝗虫,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雪的生态价值的关注。
5. “蓝田种玉夜生苗,吴娃擘茧朝盈箔”,通过对蓝田美玉和吴娃缫丝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雪后世界的美妙景象。这里,诗人将雪花比作美玉和蚕丝,表现了对雪的赞美之情。
6. “认巢无处疑昏鸦,敛翅有踪惊瘦鹤”,描述了雪后环境中,乌鸦找不到鸟巢,瘦鹤则被雪地上的足迹惊吓。这两句诗表现出诗人对动物生活状态的关切,以及他对自然界和谐共处氛围的向往。
7. “一庭柳絮漾东风,千树梨花醉西郭”,用“柳絮”和“梨花”来形容雪后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雪后美景的喜爱。
8. “犯寒觅句觉诗清,贾勇行杯疑酒薄”,描述了诗人在寒冷的天气中寻找灵感,创作诗歌,以及鼓起勇气饮酒的过程。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情。
9. “颇烦造物相料理,顿使幽怀渺绵邈”,意味着大自然中的雪景让诗人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使他的心境变得宽广深远。这里,诗人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命哲学的感悟。
10. “回看稚子失啼饥,想见田家尔应乐”,最后两句诗以田家的喜悦作为收尾,呼应了诗人开篇时的自我介绍。这里,诗人设想农民家庭因雪带来的丰收而欢欣鼓舞,表现出他对农民生活的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苏伯茂立春日雪》是南宋诗人许及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48年至1153年间。
在这个时期,许及之作为南宋官员,担任中书舍人、给事中等重要职务。他在政治上积极主张抗金,恢复中原失地。然而,南宋朝廷在政治斗争中逐渐走向腐败,使得许多有志之士感到失望。许及之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他既希望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又对现实政治感到无奈和痛心。
此外,这个时期正值南宋初期,金兵南侵,国土分裂,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南宋朝廷虽然表面上主张抗金,但实际上却在不断妥协,导致国家局势日益恶化。这种时代背景使许及之对国家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也激发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这种背景下,许及之创作了《次韵苏伯茂立春日雪》这首诗歌。他以立春日为切入点,描绘了春雪纷飞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他也借题发挥,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朝廷的不满。这首诗既展示了诗人热爱生活的一面,也反映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